公民的政治參與:自治與隱私(4)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公民的政治參與:自治與隱私(4)

注釋

[1]參見江宜樺:《公民理念與公民的教育》,載劉擎主編:《公共性與公民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5頁。

[2]李景鵬:《權(quán)力政治學(xué)》,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第147頁。

[3][9][29][32]陳振明主編:《政治學(xué)——概念、理論和方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頁,第153頁,第333頁,第336-337頁。

[4]參見〔美〕諾曼·H·尼、西德尼·伏巴:《政治參與》,載格林斯坦、波爾斯比:《政治學(xué)手冊精選》(下卷),儲復(fù)耘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6年版,第291頁。

[5]參見〔日〕蒲島郁夫:《政治參與》,解莉莉譯,〔北京〕經(jīng)濟(jì)日報出版社1989年版,第4頁。

[6]〔英〕安東尼·阿伯拉斯特:《民主》,孫榮飛等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頁。

[7]俞可平:《政治與政治學(xué)》,〔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頁。

[8]〔英〕德里克·希特:《公民身份——世界史、政治學(xué)與教育學(xué)中的公民理想》,郭臺輝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tuán)有限公司2010年版,第301頁。

[10][30]〔美〕羅伯特·達(dá)爾:《論民主》,李柏光、林猛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年版,第94頁,第104頁。

[11]參見張康之、張乾友:《從共同體的視角中看民主》,〔哈爾濱〕《學(xué)習(xí)與探索》2011年第2期。

[12]參見李景鵬:《權(quán)力政治學(xué)》,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第173頁。

[13]〔英〕戴維·赫爾德:《民主的模式》,燕繼榮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版,第102頁。

[14][16]〔英〕以賽亞·伯林:《自由論》,胡傳勝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98頁,第189頁。

[15]參見〔美〕邁克爾·桑德爾:《民主的不滿》,曾紀(jì)茂譯,〔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tuán)、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頁。

[17][18]參見Beate R ssler.The Value of Privacy.Polity Press,2005,Beate R ssler.The Value of Privacy.Polity Press,2005,p109,p109.

[19]公民政治參與中的隱私,屬于廣義的公共領(lǐng)域隱私的重要部分之一。而對公共領(lǐng)域隱私問題的研究,不同于傳統(tǒng)的主要定位于私人領(lǐng)域的隱私研究,是隱私研究的新拓展。為了解本文所依托的這一理論背景,可參見呂耀懷:《當(dāng)代西方對公共領(lǐng)域隱私問題的研究及其啟示》,《上海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2年1期。

[20]〔美〕喬萬尼·薩托利:《民主新論》,馮克利、閻克文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3頁。

[21]轉(zhuǎn)引自〔美〕喬萬尼·薩托利:《民主新論》,馮克利、閻克文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3頁。

[22][24]屠振宇:《憲法隱私權(quán)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77頁,第178頁。

[23]〔美〕威廉·S·薩哈金:《社會心理學(xué)的歷史與體系》,周曉虹等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4頁。

[25]Stephen T.Margulis.Privacy as a Social Issue and Behavioral Concept.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3,59(2).

[26]Ruth Gavison,Privacy and the Limits of Law,Yale Law Journal,89,pp.421-71,1980.

[27]李智:《秘密投票——以秘密的方式行使民主權(quán)利》,《南京社會科學(xué)》2009年第5期。

[28]陳振明主編:《政治學(xué)——概念、理論和方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4年版,第332頁。在該書中,作者還以新中國成立前后部分農(nóng)村選擇使用過的投豆投票法作為半公開投票的一個實(shí)例:在投豆投票中,候選人身后放一只小碗,投票人依次從候選人身后走過,然后向自己同意的候選人身后的小碗內(nèi)投入一粒豆子,最后候選人憑小碗內(nèi)的豆子數(shù)量決定勝負(fù)。——參見該書第332-333頁。

[31]參見〔美〕悉尼·胡克:《理性、社會神話和民主》,金克、徐崇溫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85-286頁。

[33]〔英〕安德魯·海伍德:《政治學(xué)》,張立鵬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版,第274頁。

[34]參見〔美〕阿米·古特曼、丹尼斯·湯普森:《民主與分歧》,楊立峰、葛水林、應(yīng)奇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12頁。

(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學(xué)院公管院)

責(zé)任編輯:單夢竹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diǎn)擊圖標(biāo)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jī)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