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法里德。扎卡里亞:《與自身歷史斗爭的地區(qū)》,載美國《時代》周刊,2012年月16日。
[②]參見拙文:《對當前中東局勢演變的若干思考》,載《西亞非洲》2011年第6期。
[③]法里德.扎卡里亞:《與自身歷史斗爭的地區(qū)》,載美國《時代》周刊2012年4月16日。
[④][美]阿歷克斯。英格爾斯:《人的現(xiàn)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頁。
[⑤]亞歷山大.赫拉姆奇欣:《“阿拉伯之春”與“文明的初冬”》,載俄羅斯《獨立報》2011年12月15日。
[⑥]瓦萊麗。塞貢:《伊斯蘭主義威脅在民主過程中淡化》,載法國《論壇報》2011年12月6日。
[⑦]焦翔、孫?。骸锻荒崴拐诛@露新走向》,載人民網(wǎng):ttp://world.people.com.cn/GB/16038046.html
[⑧]克里斯托弗.阿亞德:《伊拉克;撤軍造成的斷裂》,載法國《世界報》2012年4月15日。
[⑨]休.波普:《土耳其在中東的輝煌行將結束》,載法國《世界報》2012年4月12日。
[⑩]多米尼克.莫伊西:《土耳其:地區(qū)大國還是地區(qū)榜樣?》,載法國《回聲報》2012年4月16日。
[11]克里斯托弗.博爾坦斯基、樊尚。若韋爾:《卡塔爾:令人恐懼的埃米爾》,載法國《新觀察家》周刊2011年12月22日至2012年1月4日一期。
[12]參見拙文:《從中東變局透視國際秩序的演變》,載《西亞非洲》2011年第9期。
[13]楊潔勉:《淺析奧巴馬政府對美國全球戰(zhàn)略進行的調(diào)整》,載《國際問題研究》2011年第2期,第19頁。
[14]馬西莫.卡拉布雷西:《希拉里。克林頓與巧實力的興起》,載美國《時代》周刊2011年11月7日。
[15]同上文。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