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中國經濟的轉型與突破(4)

摘要:未來十年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十年。從1978年到2011年,中國居民儲蓄約增加了1619倍,同期GDP增長了178倍。中國經濟有結構性缺陷,即金融市場不發(fā)達。當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如果金融市場的發(fā)展不能跟上,富余的資金不僅不能幫助實體經濟的發(fā)展,還可能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三)探究歐洲問題的本質。

歐洲經濟出現今天這種情況,可以用四個字簡單概括,叫做“積重難返”。具體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歐洲的高福利政策。我們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知道,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要匹配的,歐洲的情況是,生產力沒有達到足夠的水平,提前進入了共產主義,所以現在只能往回找。高福利的國家的典型例子是希臘,我們都知道它是高福利,但不知道是怎樣的高福利。希臘這個國家有一個修道院,里面有很多園丁,享受了30年的福利,還準備再享受30年,最近發(fā)現這個修道院其實沒有花園,所以全是吃空餉的。所以大家就容易理解了,為什么這個國家會突然間崩潰。出了問題,要緊縮財政,沒有人愿意接受,大家都上街游行。所以希臘人也很有意思,上班的時候不來,罷工的時候都來了,出勤率還挺高,全國超過50%。所以,過度福利對競爭力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第二,歐元成為了一個美麗的傳說。歐元在設計的時候,出于一個非常美好的意愿,希望統(tǒng)一貨幣能夠降低各個國家之間交易的成本,促進歐洲的統(tǒng)一。但是最初的制度設計,忽視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古訓,也就是說,當不同競爭力的經濟體被綁在了一起,很快就陷入了“大鍋飯”的泥潭。一個德國人和一個希臘人被綁在了一起,德意志民族省吃儉用,努力工作,在世界上可能僅次于中國人,而希臘人崇尚享樂,最后希臘經濟出了問題,德國人買單;過兩天,西班牙、意大利出了問題,還是德國人買單。德國人想明白了,說我也變成希臘人吧,而希臘人變成德國人的幾率,大致為零。當然歐元也不會真的崩潰,因為大家都承受不了崩潰的后果,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發(fā)源地都是歐洲。

第三,歐洲產業(yè)的空心化。過去十年、二十年世界發(fā)生的最深刻的變化是全球化的浪潮,大家可能都看過一本書《世界是平的》。全球化究竟對世界有什么樣的影響,或許現在才慢慢的清晰起來。全球化使得大家被擺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國家競爭力正在重新洗牌,重新排隊。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歐洲遭遇了從來沒有過的尷尬,勞動力成本,比不過中國、印度、巴西,而創(chuàng)新能力又比不過美國?;蛟S,歐洲將成為全球化的第一個輸家。

即便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德國,中長期來看,競爭力也會有很大問題。為什么?除去歐元的困擾外,德國的幾大產業(yè),第一,汽車產業(yè),奔馳、寶馬、奧迪,生產基地已經轉向中國;第二,化工產業(yè),出于環(huán)境和成本的考慮,一定也會向新興國家轉移,不是中國,就是印度,不是印度,就是巴西;然后就是精密制造,在這方面,中國人的學習能力是驚人的,而勞動力成本相對還是非常低廉的,我們知道iPhone都是中國的農民工在組裝,天津的海鷗手表廠每年向歐美出口幾十萬個手表機芯。如果不能產業(yè)升級,或許用不了多少年,德國人可能就會沒事可做了。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兩點啟示:第一,全球化時代來臨了,無論你在歷史上曾經如何輝煌,如果不能自我革新,不能轉型升級,原來的陣地失去了,新的陣地又找不到,面臨的只有無盡的黑夜,在某種意義上,歐洲的尷尬剛剛開始。第二,歐洲產業(yè)升級不力,源于金融體系的市場化程度太低,德國和很多歐洲國家的金融體系是以商業(yè)銀行為主的,資本市場不發(fā)達,缺乏一套支撐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升級的機制。而美國有一個硅谷,硅谷后面有一個華爾街。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的很多產業(yè)也已轉移到新興市場,但與歐洲的很大不同是,它能不停地發(fā)現新產業(yè),尤其是高科技產業(yè)。

(四)金融體系結構與經濟可持續(xù)增長息息相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兩位經濟學家,曾在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統(tǒng)計了過去50年間,全球17個經濟體,在大大小小84次經濟金融危機后經濟復蘇的情況。其結果發(fā)現,資本市場主導的四個國家,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在危機后經濟反彈的速度最快;而銀行主導的六個國家,西班牙、奧地利、葡萄牙、比利時、德國、意大利,經濟復蘇的速度最慢,其中的幾位正是今天歐債危機的主要成員國。這說明了金融結構與經濟彈性的緊密關聯。此次金融危機后,美歐經濟復蘇的差異,再次驗證了這一點。過去兩年和2012年,位于危機中心的美國經濟已經實現了正增長,而遠隔大洋的歐元區(qū)還在負增長徘徊。

再看,中國躋身于全球500強的前幾十家公司,全都是過去十幾年中走上資本市場的公司。事實上,2005年前后,無論是世界上,還是我們國人自己,擔心的是中國國企要破產,但今天有很多人在討論國企過于強大了,是不是過于強大了這里姑且不去討論。那么,過去的幾年中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會使得國企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一是中國經濟保持增長,給國有企業(yè)的發(fā)展留了空間;二是大批國有企業(yè)走向資本市場,轉換了機制,優(yōu)化了結構,強化了科學決策,形成全社會監(jiān)督機制,在市場的約束下步入良性發(fā)展的軌道,增強了競爭力。與此同時,也有大量的民營企業(yè)走向資本市場,改造了家族體制,引進了現代管理團隊,也茁壯成長起來。可以說,中國資本市場對于中國企業(yè)改革的影響并不是簡單的融資,而是脫胎換骨的機制轉換。

觀察過去一個世紀中,有3個企業(yè)從零開始成長到市值1000億美元的歷程,有助于我們理解現代企業(yè)的成長與資本市場的關系。第一個公司叫GE,道瓊斯指數設立時23個成分股中唯一生存下來的企業(yè),實現這一增長,經歷了大致100年的時間;第二個公司是微軟,花了25年;第三個公司叫谷歌,只花了7年。由此可見,世界的競爭是在加速的,一個現代企業(yè),如果不能夠與社會化的資源平臺去結合,在國際競爭中可能是沒有機會的。美國經濟體中,最重要的500個企業(yè),組成了美國的“財富五百強”,如果我們有機會瀏覽這500家企業(yè)的名單,我們發(fā)現其中鮮有非上市公司。由此我們可以想到2020年的中國,也會有一個“財富500強”,到那時,從第1個數到第499個,基本上也都將是上市公司。未來10年左右,中國資本市場將越來越成為中國經濟的主戰(zhàn)場。

中國企業(yè)與資本市場結合的過程,公司治理、激勵機制、信息披露、透明度、獨立董事等一整套有效的制度安排,很大程度就是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過程。

責任編輯:周艷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