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未經報告人審核。作者觀點不代表宣講家網立場。未經宣講家網站同意,請勿轉載。)
摘要:羅馬從意大利中部一個僅有3300個男子的小山村,發(fā)展成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這在人類發(fā)展史上是很少見的。羅馬帝國崛起并在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里持續(xù)發(fā)展,原因有四個方面:第一,有一支戰(zhàn)無不勝的軍隊;第二,有可持續(xù)的經濟保障;第三,有優(yōu)越的政治管理體制;第四,有開放而又選擇的文化思維。任何一個民族或國家要真正崛起并長時間保持繁榮和發(fā)展,肯定有它的先進性。如果沒有自己得天獨厚、不可替代的先進性,它要持續(xù)發(fā)展是有困難的。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道理。
一、羅馬的崛起
羅馬位于意大利中部,羅馬城的建立和國家的發(fā)展幾乎是同步的。羅馬城建立于公元前753年,最初人口大約只有3300個男子。除了人口非常少以外,羅馬占領的地區(qū)也很小,主要是意大利中部的七山地區(qū)。嚴格意義上講,羅馬只能算一個小山村。就是這個小山村,不久以后變成了地中海世界的主角,改變了地中海沿岸幾乎所有地區(qū)歷史發(fā)展的方向,使地中海變成了它的內湖,這么大的變化在人類歷史上是非常少的。羅馬的影響力甚至一直延續(xù)到現在,我們都會從它創(chuàng)造的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如此,未來可能在越來越多的方面都會接納它的思想。
羅馬是怎樣崛起的呢?也就說羅馬怎樣從3300人發(fā)展到5400萬人,與當時我國漢代的人口幾乎差不多。漢朝和羅馬形成了當時世界上一東一西兩個大的國家,在人類歷史上發(fā)揮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羅馬的第一任國王叫羅慕魯斯,統(tǒng)治了37年。羅馬初期要解決的大問題是,如果沒有婦女,這3300人就會滅掉。羅慕魯斯時期,做了一個很大的事兒,就是通過騙婚把附近的薩賓部落的婦女騙到羅馬去。當然薩賓人,也就是那些婦女們的父老兄弟不同意,兩家打了好長時間。然而,十個月以后,小孩出現了,這些婦女就要求兩家不要打了,因為雙方都是他們的親人,一方是娘家人,一方是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小孩。在這種情況下,兩家慢慢合并起來,變成了一個共同城市的成員。羅馬才開始繁衍下去了。
150年以后,羅馬的人口增加了,男子士兵有8萬人,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跟意大利旁邊地區(qū)的居民進行戰(zhàn)爭。羅馬北部是埃特魯斯坎人,南部有薩莫奈人和意大利南部的希臘人。希臘殖民的時候,因為南部意大利農業(yè)生產、航海業(yè)比較好,所以有很多希臘人居住在這兒。羅馬擴張的過程,實際上是以羅馬城為中心,首先向北部地區(qū)擴張把埃特魯斯坎人征服了,然后向中部地區(qū)擴張把薩莫奈人征服了,然后再向南部地區(qū)擴張把南部的希臘人征服了。在征服南部的希臘人的過程中,羅馬人碰到了一種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秘密武器——大象。羅馬人在征服北部和中部的時候都是步兵作戰(zhàn),但是南部希臘是城邦,也就是一個一個小國家,以他林頓為中心。他林頓人和羅馬人打仗的時候,感覺到自己打不過羅馬人,就向希臘人——希臘北部的皮魯士國王請求支援。于是皮魯士國王帶著兩萬多士兵來到意大利南部,幫助南部的希臘人跟羅馬人打仗。皮魯士是亞歷山大的遠房親戚,有一定野心。亞歷山大用兩萬五千兵力征服了整個波斯帝國的幾百萬軍隊,如果全世界選擇前十位軍事家,亞歷山大一定在前十位之內。亞歷山大在東部地區(qū)建立了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皮魯士就想自己有沒有可能在西部地區(qū)建立一個和亞歷山大帝國一樣大的皮魯士帝國。剛好南部意大利的希臘人、他林頓人邀請他幫助他們和羅馬人抗爭,他認為這是建立西部普魯士帝國的良機,于是帶領兩萬多人到了意大利半島,還帶了一個最重要的武器——20多頭大象。羅馬人在和普魯士打仗的過程中,前兩次打了個平手,主要問題就是大象。羅馬人很勇敢,但犧牲很大。而皮魯士的兩萬五千人在這兩次戰(zhàn)爭中大約死掉七千,數量也很大。當別人祝賀皮魯士取得巨大勝利的時候,他說如果這也算勝利的話,那么我的老本就要賠光了。所以軍事史上把這種模式的戰(zhàn)爭叫做皮魯士式戰(zhàn)爭,也就是得不償失的一種戰(zhàn)爭。后來,羅馬人找到了對付大象這種秘密武器的方法,把皮魯士的軍隊打掉了。南部意大利就成為羅馬的一部分。羅馬征服整個意大利成為意大利半島的主人,大致花了450年的時間。
羅馬成為意大利的主人后,下一個方向是往西部地中海發(fā)展。他們最先遇到的敵人是迦太基人。迦太基是現在非洲突尼斯一帶。迦太基是怎么來的?迦太基主要是一個商業(yè)民族,它是從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來的一支商人隊伍。因為經商最初在這兒登陸。登陸后,向土著民族要一塊地居住下來。當時土著民族答應可以給他們一塊地,但是這塊地只有一張牛皮那樣大。按照一般的想法,一張牛皮大的地很小。但是迦太基人把它作了另外一種解釋,把牛皮一條一條剪下來,結成一根很長的繩,用這個牛皮繩圈土地,這塊土地就很大了。他們在這塊土地上建自己的城市,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成為地中海西部地區(qū)尤其是海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因為迦太基是一個經商民族,海軍特別發(fā)達。而羅馬的長項是陸軍,海軍是不行的。在跟迦太基人打仗的過程中,羅馬人慢慢建立了自己的一支海軍。所以,跟迦太基人打仗對于羅馬人幫助是很大的,就是迫使他去思考,要和海上強國打仗就必須建立一支海軍。羅馬海軍建立的過程非常困難,付出的代價很大。因為羅馬是個陸地民族,不懂海上的習慣。在幾次戰(zhàn)爭中,尤其是碰到大風大浪的時候,羅馬人費了很大勁建造起來的一支支船隊都被海浪打翻了,士兵都葬身魚腹。但是羅馬人不久以后掌握了開船航行的一系列規(guī)律,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海軍,用了一百年時間和迦太基人打了三次主要的戰(zhàn)爭,最后把迦太基打敗,成為西部地中海的主人。
羅馬成為西部地中海主人以后,下一個目標是往東部發(fā)展。首先遇到的是希臘。在希臘這塊土地,馬其頓人,也就是亞歷山大這一支軍隊,曾經三萬多人打敗了幾百萬的波斯大軍。亞歷山大用十年時間就把波斯帝國消滅了,這說明馬其頓方陣有它的先進性。但是馬其頓方陣在羅馬人面前幾乎沒有打贏過,羅馬軍隊幾乎把馬其頓方陣都吞掉了。把希臘打掉后,羅馬接著又花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把東部地區(qū)的十六個王國打掉了,也就是亞歷山大死后他的部下建立的十六個王國,包括敘利亞王國和埃及王國等。
這樣,橫跨歐亞非的一個大帝國就出現了。當然羅馬后來也有很大的發(fā)展,一直到兩河流域的波斯灣都是羅馬帝國的領土。當打到波斯灣的時候,羅馬帝國的元首圖拉真發(fā)了一聲感慨:如果我年歲小一點的話,我就要建立比亞歷山大帝國更龐大的帝國。但是他年紀太大了,看到波斯灣的海邊就向回退了,在回羅馬的途中去世了。所以,從不列顛到現在的法國,到西班牙、葡萄牙,到埃及等北非一帶,都是羅馬帝國的領土。羅馬帝國最大的時候——奧古斯都時,疆域以萊茵河、多瑙河為邊界,甚至跨越了多瑙河,連羅馬尼亞都是羅馬帝國的勢力范圍。羅馬帝國強盛的時候,旁邊的許多國家都希望把自己的國土交給羅馬人管理。但后來羅馬人就不要了,因為這個國家的土地給了羅馬人以后,羅馬人還要養(yǎng)活這一批人。羅馬認為作為一個保護國比較好,當需要的時候,羅馬人來保護你。
奧古斯都是羅馬非常重要的一個元首,他把羅馬帝國的疆域放在萊茵河、多瑙河這一條線,然后就是兩河流域,當然這里面有它的戰(zhàn)略布局。奧古斯都去世的時候留下一句話:帝國的國土不要再擴大了。也就是說羅馬人這么龐大的疆域已經差不多了,再擴大就承擔不起來了。從戰(zhàn)略的角度上講,奧古斯都認識非常清晰,就是羅馬的敵人在北部地區(qū),所以他的軍隊都設在萊茵河、多瑙河一帶,南部地區(qū)幾乎沒有軍隊,非洲地區(qū)只設了一個軍團,也就是說把軍隊放在北部一線,用幾條防線來防止羅馬帝國面臨的北部侵略。第一條防線是以河流為屏障的一條防線。第二條防線是用軍團為屏障的一條防線。第三條防線就是在軍團的基礎上由羅馬各地跟軍團之間的聯(lián)系。西方的許多重要城市都是在羅馬軍團、軍營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大都分布在萊茵河、多瑙河一線。也就說軍隊居住了以后,有大量的補給線把軍隊連在一塊。這些補給線就是到后來我們都知道的一句話,叫做“條條道路通羅馬”。
羅馬形成這么大的勢力范圍,而且除了陸地以外,還有一大片水域,這就是地中海。地中海太重要了,一般人只認為陸地是領土,其實地中海照樣是領土,或者說是領土的延伸,地中海就好像是一個舞臺,把地中海周邊地區(qū)統(tǒng)領起來。從這一點上說,羅馬帝國的形成應該感謝第一和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期間羅馬人跟迦太基人打仗時創(chuàng)建海軍這個決策。如果不創(chuàng)建海軍的話,羅馬人即使征服了這個地區(qū),也很難治理。這就是政治家英明的地方。
到公元前一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以地中海為橋梁、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羅馬帝國在地球西半部出現了。這個龐大的帝國一直到現在為止還保持著空前絕后的記錄。如果測算一下,羅馬帝國應該有一千年時間始終處于持續(xù)發(fā)展。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因為一般來講,王朝有更替規(guī)則。即使真正有實力的也就是三四百年,周朝有八百年,但是真正有實力駕控的大部分也就150年左右。羅馬帝國肯定有它的秘密。美國建國的時候,對于到底按什么體制形式管理有大量的爭論,有的認為是雅典的民主制,有的認為是羅馬的共和制,最后選擇的是羅馬的共和制。要我看,一進入美國的國土實際上就是活生生的羅馬。美國人的思維模式跟中國人是不一樣的。美國的模式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對外擴張解決內部問題。中國的傳統(tǒng)模式有許多在美國根本不頂用。一般來講,大家都知道的是法國人送的紐約哈德孫河上的自由女神像,手里拿著獨立宣言和火炬,象征著自由。但是如果大家留意,美國國會山的頂端還有一尊女神像。這個女神像和法國人送的不一樣,手里拿的是寶劍、盾牌和勝利的桂冠,我認為這才是美國精神的核心。對美國人民而言,這尊女神像是美國土生土長的女神像,是他自己的精神,是他的靈魂。而這個女神像的整個裝扮跟羅馬有密切的關系。所以盡管羅馬帝國不存在了,但是它的思想一直在西方世界中有非常明顯的痕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