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撥】:
前后兩句詞性基本相同,意思上后一句承接前一句,并且主題、觀點等都蘊含其中,非常符合申論文章的標題。
(四)借用修辭手法
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標題中的某個或某幾個要素,用含蓄的方式表達主題,概括中心論點,擬制出的標題,具有文采和表現(xiàn)力。
【示例】:
①文化創(chuàng)新是城市發(fā)展的引擎
②擴大內(nèi)需促增長,政策油門不放松
③軟實力需要“硬功夫”
【點撥】:
前兩個用比喻的形式,形象、貼切;第三個利用對比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五)化用熟語典故
諺語、詩詞典故、名言警句等熟語可以說是經(jīng)過歷代驗證過的沉淀和精華,如能切合主題、文意,恰當?shù)剡\用到申論標題中,會起到一鳴驚人的作用。
由于這些詞語都是固定詞組,也是漢語規(guī)范詞匯,其形式與意義都已固定,不可輕易改變其結構或使用環(huán)境,尤其在申論中要注意寫作的嚴肅性、規(guī)范性,運用時一般要整體運用、用其本意、用其在本來語境,以體現(xiàn)其通常意義,才會為人理解而不致引起歧義,影響評分。
【示例】:
①儉以立國,勤以興政
②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興
③多用“看不見的手”,少用“看得見的手”
【點撥】:
前者化用格言,表明“儉可修身持家,亦可治國”的觀點,亦婉轉表明對反腐倡廉的提倡;第二個化用儒家名言,并以個人和政府(政治)作對比,突出政府誠信的重要性;后者活用價值規(guī)律的通俗說法,表明“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對經(jīng)濟活動干預”的立意。
(六)引入新詞、流行語
將時政新詞、網(wǎng)絡熱詞、社會最新流行語融入標題,以新詞為標題點睛,用得巧妙貼切,可顯示作答者知識的廣博和對新知識的敏感,并增加標題的內(nèi)涵和趣味,引起加分的效果。
【示例】:
①低碳發(fā)展頻借力,彎道超車好前行
②讓“樓脆脆”不再動搖政府的公信力
【點撥】:
標題運用了新概念、網(wǎng)絡流行語,用詞生動形象,新穎獨特,既緊貼社會生活實際,緊扣作答情境與要求,又展示了作答者較為廣泛的綜合知識和文字技巧,容易吸引閱卷者的眼球,博得較好的第一印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