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致恩格斯(1862年11月17日)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2年11月17日)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2年11月17日)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曼徹斯特

[1862年]11月17日[于倫敦]

親愛的恩格斯:

非常感謝你寄來的五英鎊。

我覺得你考察美國紛爭時,太偏重于一個方面。我在“美國咖啡館”里瀏覽過一批南部報紙,確信同盟正處于非常困難的境地。英國報紙對“科林斯”會戰(zhàn)[283]一聲不吭。南部報紙則把這次會戰(zhàn)描述成自戰(zhàn)爭爆發(fā)以來它們所碰到的最倒霉的事情。喬治亞州已經(jīng)宣布,同盟所通過的“征兵法”是無效的和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的。弗吉尼亞通過竊賊弗洛伊德對“杰弗遜·戴維斯的親信們”(原文如此?。┰僭谠撝菡鞅臋?quán)利提出異議。里士滿國會的得克薩斯的代表奧爾丹抗議把西南地區(qū)的“精銳部隊”派到東部即弗吉尼亞去。從所有這些爭執(zhí)中可以得出兩個不容爭辯的結(jié)論:

同盟政府為了補充部隊而采取的強制措施,走得太遠了;

各州援用“州權(quán)”來反對宗得崩德,正如后者利用州權(quán)作為借口來反對聯(lián)邦一樣。[284]

我認為民主黨人在北部的勝利[注:見本卷第296頁。——編者注]是一種反動,聯(lián)邦政府作戰(zhàn)拙劣和財政上失策,使得保守分子和背叛分子的這種反動易于得逞。不過,這是一種在每次革命運動中常有的反動,例如在國民公會時期,這種反動十分強大,以致要求把處死國王[注:路易十六。——編者注]的問題提付全民投票表決被認為是反革命的,而在督政府時期,這種反動也是十分強大,以致波拿巴第一先生必須炮轟巴黎[285]。

另一方面,1863年[注:原稿為:“1864年”。——編者注]12月4日以前的選舉,不會對國會的組成產(chǎn)生任何影響,最多只能刺激一下有劍懸在頭上的共和黨政府。[286]而且無論如何,共和黨的眾議院會更好地利用它的余下的時間,哪怕只是出于對反對黨的憎恨。

至于麥克累倫,在他自己的軍隊里就有胡克和其他共和黨人,他們隨時都會按照政府的命令逮捕他。

此外,還有法國干涉的企圖,它將引起反動來對抗反動[287]。

因此,我并不把這些事情看得那么陰暗。更使我不安的,倒是郎卡郡工人的綿羊般的馴順。這是人世間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尤其是,這幫工廠主甚至根本不想假裝“作出犧牲”的樣子,而是讓英國的其余部分得到為他們供養(yǎng)他們軍隊的光榮;這就是說,讓英國的其余部分去承擔維持這幫家伙的可變資本的費用。

英國在這個時期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丟臉:工人由于自己的基督教的奴性而丟臉,資產(chǎn)者和貴族由于瘋狂地維護最露骨的奴隸制度而丟臉。而這兩種現(xiàn)象是互相補充的。

至于談到我們的“美男子威廉”,這個家伙實在令人開心。不過,俾斯麥內(nèi)閣無非是擁護小德意志[87]的進步黨人[215]的善良愿望的實現(xiàn)而已。他們贊揚路易·波拿巴,說他是一個“進步人士”?,F(xiàn)在他們看到,普魯士的“波拿巴主義的”內(nèi)閣是什么含義。要知道,俾斯麥是由波拿巴(和俄國)以某種方式任命的。

《新聞報》[注:《自由新聞》。——編者注]我將給你收集。

祝好(并向女士們問好)。

你的  卡·馬·

注釋:

[87]小德意志派主張建立小德意志,即主張在普魯士領導下統(tǒng)一德國,而把奧地利排斥在外。——第66、149、264、300、615頁。

[215]恩格斯指進步黨人在1861年11—12月舉行的普魯士眾議院選舉中的勝利。

進步黨是1861年6月成立的德國資產(chǎn)階級的政黨。進步黨在自己的綱領中提出如下要求:在普魯士領導下統(tǒng)一德國,召集全德議會,成立對眾議院負責的強有力的自由派內(nèi)閣。由于害怕人民革命,進步黨沒有支持基本的民主要求:普選權(quán)、出版、結(jié)社、集會自由。——第207、300頁。

[283]1862年10月3日,南軍在普萊斯將軍和范多恩將軍的指揮下攻擊北軍在科林斯附近的陣地。經(jīng)過兩天的鏖戰(zhàn),同盟軍被擊潰并被迫退卻。——第298頁。

[284]馬克思把南部同盟諷刺地比作瑞士的宗得崩德——經(jīng)濟落后的七個天主教州在1843年締結(jié)的單獨聯(lián)盟,目的是要反抗在瑞士實行進步的資產(chǎn)階級改革。瑞士代表會議關于解散宗得崩德的決議,成了宗得崩德1847年11月向其他的州開始采取軍事行動的導火線,在作戰(zhàn)過程中宗得崩德的軍隊被聯(lián)邦政府的軍隊擊潰。

信中所談的情況,馬克思在1862年11月14日《新聞報》上發(fā)表的《南部同盟勢窮力竭的跡象》一文(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5卷第596—599頁)中詳細地加以闡述。——第299頁。

[285]指波拿巴鎮(zhèn)壓1795年10月4—5日(葡月12—13日)在巴黎對熱月國民公會發(fā)動的保皇黨人叛亂。——第299頁。

[286]在1860年11月選出的、主要由共和黨組成的華盛頓國會的眾議院于1863年12月4日任期屆滿。——第299頁。

[287]馬克思指的是法國政府于1862年10月31日向英國和俄國的外交代表提議由三國共同采取措施暫時停止軍事行動、撤銷封鎖和使美國的南部港口為歐洲貿(mào)易而開放。拿破侖第三關于干涉美國內(nèi)政的提議,于1862年11月8日被俄國拒絕,后來又被英國政府拒絕。——第299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

責任編輯:岳麗麗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