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工業(yè)和貿易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1859年9月5日于倫敦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研究了聯(lián)合王國的人口變動情況,現在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生產動態(tài)。在下列表格中,每年出口的數字是從1844年算起的,而每年進口的數字則從1854年算起。產生這種不一致的原因,是已經計算出來的1854年以前的進口實際價值尚未得到正式證實。
1.出口
聯(lián)合王國出口的不列顛和愛爾蘭
產品的實際申報總值
年份 英鎊 年份 英鎊
1844……………58534705 1852……………78076854
1845……………60111082 1853……………98933781
1846……………57786876 1854……………97184726
1847……………58842377 1855……………95688085
1848……………52849445 1856……………115826948
1849……………63596025 1857……………122066107
1850……………71367885 1858……………116614330
1851……………74448722
2.進口
聯(lián)合王國進口的商品的實際計算總值
年份 英鎊 年份 英鎊
1854……………152389053 1857……………187844441
1855……………143542850 1858……………163795803
1856……………172544154
從第一個表格中可以看出,1844年至1857年期間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生產自然也是一樣,然而,正如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引用的數字所表明的,在同一段時期中,人口的增加還不到18%。這對于職閑薪厚的馬爾薩斯神甫的學說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答案。而且第一個表格表明了一個生產規(guī)律,只要對比一下1797年以來關于不列顛出口的報告材料,這個規(guī)律就可以用數學的精確性加以證明。這個規(guī)律就是:雖然由于生產過剩和過度的投機活動而發(fā)生了危機,可是國內的生產力和世界市場的容量畢竟增長到了這樣的程度,以致它們只是暫時離開已經達到的最高點,經過持續(xù)幾年的若干波動以后,在商業(yè)周期的一個時期中繁榮的最高點所達到的生產水平就成為下一個時期的起點。例如,在1837年至1847年這個商業(yè)周期中,生產力的發(fā)展在1845年達到了最高水平。1846年開始逆轉,1847年發(fā)生了災變,其影響只是在1848年才充分表現出來,當時出口數量甚至下降到1844年的水平以下。但是,在1849年就不僅已經恢復了1845年——前一周期中最繁榮的一年——的水平,而且還超過了300萬,而在整個新的周期中,出口絕不會再降到這一年所標志的水平了。新的最高點是在1857年即在危機的那一年達到的,而危機爆發(fā)的表現則是1858年出口的減少。但是,1847年至1857年期間的最高水平在1859年就成了新的商業(yè)周期的起點,生產力大概不會再下降到這個起點了。
把1、2兩個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會發(fā)現,不列顛的出口大大落后干它的進口,這種比例失調的現象像出口數量一樣,在經常增長著。某些英國著作家這樣來解釋這種不尋?,F象,說什么不幸的不列顛人對其他國家負了很多債,或者說他們賤賣貴買,結果把自己的一部分工業(yè)品當做禮物白白送給了別國。其實問題只是在于,大不列顛用從別國進口的方式得到某些收入,而自己卻不拿出任何等價物來交換,例如,用各種不同的形式榨取印度貢賦和用斂收以往各個時期借出的資本的利息的方式得到其他收入,就是這樣。因此,不列顛進出口之間不斷擴大的比例失調現象只是證明,英國對世界市場發(fā)揮它的債主作用比發(fā)揮工廠主和商人作用的速度還要快。
在進口商品中有四項很引人注意:貴金屬、谷物、棉花、羊毛。過去“紐約每日論壇報”不止一次地闡述過不列顛輸入和輸出貴金屬的情況;例如在最近一次貿易危機期間,該報根據官方的數字證明,從開始開采新金礦[320]以來,流通的英格蘭銀行的銀行券與其說是增加了,不如說是減少了。因此,我們不再談這個題目,而只想弄清楚一個據我們所知還沒有被英國著作家們指出的事實。關于在國內流通的硬幣數量,根據國家造幣廠的工作狀況可以做出相當可靠的結論。因此,為了闡明在開采加利福尼亞州和澳大利亞的金礦的時期大不列顛國內硬幣流通的情況,我們在下面引用一個表格來說明皇家造幣廠鑄造的硬幣數量:
皇家造幣廠鑄造的金幣、銀幣和銅幣的數量
(單位:英鎊)
年份
金幣
銀幣
銅幣
共計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3563949
4244608
4334911
5158440
2451999
2177955
1491836
4400411
8742270
11952591
4152183
9008663
6002114
4859860
1231023
626670
647658
559548
125730
35442
119592
129096
87868
189596
701544
140480
195510
462528
373230
445896
7246
6944
6496
8960
2688
1792
448
3584
4312
10190
61538
41091
11418
6720
13440
4197865
4899210
4900955
5293130
2490129
2299339
1621380
4491863
8936178
12664325
4354201
9245264
6476060
5239810
1690359
我們將對比一下總數,因為銀幣和銅幣必須看做是代替金幣的普通符號,因此,在研究金屬貨幣流通的總的變動情況時,不論在流通中的是金幣,還是它的由金屬符號代表的輔幣,都無關緊要。
上述表格所包括的15年可以劃分為兩個幾乎相等的時期:在第一個時期中感覺不到開采黃金的新國家對大不列顛的影響;第二個時期的特點則是黃金從新產地迅速流入。1844年到1850年我們算作第一個時期,1851年到1858年算做第二個時期;1851年值得注意的事件是,在這一年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的金屬開采開始發(fā)生影響,同時從加利福尼亞州流入的黃金大量增加,它從1848年的11700英鎊,1849年的160萬英鎊,1850年的500萬英鎊增加到1851年的8250300英鎊。把1844年到1850年這個時期和1851年到1858年這個時期鑄成硬幣的金屬數量分別加起來,然后算出各個時期每年平均的鑄造數量,我們就會看到,前7年中每年平均的鑄造量是3643144英鎊,后8年中鑄造量則達到7137782英鎊??梢?,在開發(fā)新的黃金產地期間,大不列顛的金屬流通量幾乎增長了100%。這無疑地證明了加利福尼亞州和澳大利亞對英國國內貿易發(fā)展的影響,但是,如果由此得出結論說,金屬流通量的增長是直接受新黃金流入的影響,那就完全錯了。把發(fā)現金礦的前后兩個時期逐年加以對比就可以證明相反的情況。例如,1854年鑄造量下降到1845年和1846年的水平以下,而1858年則下降到大大低于1844年的水平。可見,以硬幣形式投入流通的黃金的數量并不是由進口的金條來決定。但是,進口的黃金大部分通常都是在第二個時期中用于內部流通的,因為工商業(yè)活動總的說來是擴大了;而這種擴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由于開采黃金的新國家的影響而造成的。
卡·馬克思寫于1859年9月5日
載于1859年9月23日“紐約每日論壇報”第5747號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紐約每日論壇報”
注釋:
[320]指卡·馬克思的文章“英國的貿易危機和貨幣流通”(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2卷第579—583頁)。——第557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