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瓦與尼斯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莎姆伯里省長肯定地宣稱撒丁國王從來無意要把藏瓦讓給法國,而英國外交大臣本月2日在下院卻斷然聲明,去年夏天瓦列夫斯基伯爵就以法國皇帝的名義拒絕了這個方案。但是,約翰·羅素勛爵的聲明談的是幾個月以前的情況,那時被否定了的事,可能現(xiàn)在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當然,要使人相信在薩瓦居民中最近發(fā)展起來的擁護并入法國的運動純粹是地方性的運動,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大概這個運動是由法國代理人煽動起來的,而維克多-艾曼努爾國王的政府則批準了這個運動,或者至少也是對它采取了容忍的態(tài)度。
薩瓦像瑞士西部各州一樣,是法蘭西民族占有完全和無疑的優(yōu)勢的一個省份。人民都操南法蘭西方言(普羅凡斯方言或利木贊方言),但標準的和正式的語言到處都是法語。可是這絲毫也不能證明薩瓦人愿意并入法國,特別是并入波拿巴的法國。據(jù)一位于1859年1月為了軍事目的曾經(jīng)在這個地區(qū)旅行的德國軍官的見聞錄記述,除了莎姆伯里和下薩瓦的其他幾個城市以外,主張并入法國的人無論在哪里都毫無影響,同時上薩瓦、莫里延和塔蘭特茲認為最好是保持現(xiàn)狀,沙布累、佛西尼和熱涅維這三個北部地區(qū)則認為最好是加入瑞士聯(lián)邦,組成它的一個新的州。但是,既然薩瓦居民完全是法蘭西人,它無疑會日益傾向于法蘭西民族的基本中心,并且最后會并入這個中心,這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
尼斯的情況卻不同。伯爵領地尼斯的人民也操普羅凡斯方言,但是這里的標準語、教育、民族精神都是意大利的。北意大利方言和南法蘭西方言非常接近,幾乎無法說明某種方言止于何地,某種方言起于何地。甚至皮蒙特和倫巴第的土語按其后綴來說也完全是普羅凡斯語,而具有拉丁語詞根的詞的構成法實質(zhì)上與意大利語相同。以這種土語為依據(jù)要求尼斯并入法國是不可能的。因此,現(xiàn)在只是根據(jù)設想中的尼斯對法國的同情要求它并入法國,可是是否存在這種同情,那還是大大值得懷疑的。即使有這種同情,即使有特殊的土語,尼斯也完全是意大利的一個省份。最令人信服的證明,就是朱澤培·加里波第的士兵par excellence〔主要〕是由尼斯提供的。把加里波第看成法國人,那簡直是個笑話。
單純從財政觀點來看,把這兩個省割讓出去并不會使皮蒙特受到很大的損失。薩瓦是一個窮省,雖然能為撒丁軍隊提供優(yōu)秀的士兵,但是它自己的行政費用從來都是入不敷出的。尼斯的財政狀況也好不了多少,而且只是那么一小塊地方。損失顯然是不大的。尼斯雖然是意大利的一個省份,但是為了北意大利和中意大利的統(tǒng)一可以把它犧牲,而失去像薩瓦這樣的一個外族人居住的省份甚至可以認為是合算的,因為這樣能促使意大利的統(tǒng)一。但是,如果從軍事觀點看這個問題,那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現(xiàn)在法國和撒丁從日內(nèi)瓦到尼斯這一段疆界幾乎是一條直線。南面的海和北面中立的瑞士把通向意大利的一切道路都切斷了。在這個意義上說,如果意大利和法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交戰(zhàn)雙方的處境是一樣的。但是薩瓦和尼斯都位于阿爾卑斯山主脈的后面,阿爾卑斯山的主脈則以一個寬廣的半圓包圍著皮蒙特,而且這兩省都向法國敞開著。所以,在皮蒙特和法國的疆界線上雙方各占有阿爾卑斯山的一個斜坡,而在疆界的北部和南部,意大利卻占有阿爾卑斯山的兩個斜坡,因此它完全控制著各個山口。
此外,由于商業(yè)不很發(fā)達,由皮蒙特經(jīng)阿爾卑斯山通往法國的一切道路全都穢塞不堪,而由皮蒙特經(jīng)蒙塞尼山口通往薩瓦的道路和由皮蒙特經(jīng)田達山口通往尼斯的道路卻是歐洲貿(mào)易的干線,維修得非常好。所以,在意大利和法國之間的歷次戰(zhàn)爭中,如果進攻的方面是意大利的話,尼斯和薩瓦都是意大利進攻法國的天然的作戰(zhàn)基地,而如果進攻的方面是法國的話,它就必須奪取這兩個省,才能向阿爾卑斯山后面的意大利發(fā)動進攻??v然意大利人面對著在數(shù)量上占優(yōu)勢的軍隊不能守住尼斯和薩瓦,這兩個省仍然使他們有可能及時把意大利的兵力集中到皮蒙特平原,從而保證意大利免遭突然的攻擊。
如果意大利占有薩瓦和尼斯所得到的軍事上的利益僅限于這些積極的利益,那末犧牲這兩個省份,仍然不致有什么嚴重的損失。但是最重要的是消極的利益。我們假定勃朗峰、蒙特伊澤蘭山口、蒙塞尼山口和田達山口都是標示法國疆界的一個個大界樁。在這種情況下,疆界就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的一條直線,而是以一個巨大的圓弧包圍著皮蒙特了。莎姆伯里、阿爾貝維耳、穆蒂埃這樣一些主要道路的匯合點就會變成法國的基地。法國人會在蒙塞尼山口的北坡構筑防御工事并保衛(wèi)北坡;兩個國家的前哨就將在距離都靈只有兩天行程的這個山脈的各個山頂上相遇。在南面,尼斯將會成為法國各個基地的中心,而前哨將設置在距離熱那亞只有四天行程的奧涅利亞。這樣一來,即使在和平時期,法國人也仍然待在意大利西北部兩個最大城市的門口,而且由于他們的領土差不多從三面包圍了皮蒙特,他們就可以阻撓意大利軍隊在波河上游谷地集結。把意大利兵力集中到亞歷山大里亞以西的任何企圖,都可能使軍隊在集中尚未完成以前就遭到攻擊的危險,換句話說,可能使他們遭到被各個擊破的危險。這樣一來,皮蒙特的防御中心便會立即從都靈移到亞歷山大里亞;換言之,皮蒙特本身將會無法進行認真的防御,而處于法國人的控制之中。路易-拿破侖正是把這一點稱為
“自由的和感恩圖報的意大利,它的獨立只能歸功于法國”。
注意一下北方,我們可以看見,那些經(jīng)常威脅著意大利的東西,對瑞士來說也可能會成為致命的打擊。如果薩瓦成了法國的領土,那末從巴塞爾到大圣伯納德山口的整個瑞士西部就會四面都受法國領土的包圍,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連一天也守不住。這一點是這樣明顯,以致維也納會議決定讓北薩瓦和瑞士都中立化,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瑞士有權占領并防御這個地區(qū)。只有400萬人口的小國撒丁不可能反對這個決定,但是法國是否可能并愿意讓它的一部分領土因此在軍事方面歸屬于一個別的而且還是較小的國家呢?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瑞士能不能夠試圖占領法國的一個省份并把它置于自己的軍事控制之下呢?當然不能。在這種場合,法國會在任何它覺得合適的時刻像吞并薩瓦和尼斯一樣,輕而易舉地吞并整個瑞士法語區(qū)——伯爾尼汝拉山區(qū)、紐沙特爾、窩州、日內(nèi)瓦以及弗里布爾和瓦勒的那些它認為合適的地區(qū);而在這個時刻尚未到來以前,瑞士會一直處于法國強有力的控制和監(jiān)督之下,以致它會像是法國的一個簡單的附庸。至于說到瑞士在戰(zhàn)時保持中立,其實只要一宣戰(zhàn)這種中立就不會再存在了。如果一個強大的和好戰(zhàn)的國家隨時都可能擊潰它的中立的鄰邦,那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中立。
這個表面看來是無惡意的吞并薩瓦和尼斯的計劃無非是要在意大利和瑞士建立法國的統(tǒng)治,即保證法國在阿爾卑斯山的統(tǒng)治地位。在這個小步驟實現(xiàn)以后,到我們親眼看到左萊茵河上也建立起法國統(tǒng)治的企圖以前,難道還需要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嗎?
弗·恩格斯寫于1860年1月30日左右
作為社論載于1860年2月21日“紐約每日論壇報”第5874號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紐約每日論壇報”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