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財政狀況的嚴重混亂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印度財政狀況的嚴重混亂

印度財政狀況的嚴重混亂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1859年4月8日于倫敦

印度的財政危機同戰(zhàn)爭傳聞和競選宣傳一樣,是吸引英國輿論界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于這個危機應該從西方面來看:它不但引起暫時困難,而且也引起經常的困難。

2月14日斯坦利勛爵向下院提出了一個法案,建議授權政府在英國發(fā)行700萬英鎊的公債來彌補印度事務管理機關今年的非常開支。6個星期后,約翰牛由于沒有付出多少代價就把印度起義[180]鎮(zhèn)壓下去而產生的沾沾自喜的勝利心情,被大陸寄來的一個郵件無情地打消了,這個郵件把加爾各答政府關于印度財政狀況困難的哀號傳進了它的耳朵。3月25日得比勛爵在上院站起來聲稱,為了彌補今年的需要,除了現(xiàn)在提交議會批準的700萬英鎊的公債以外,還需要再發(fā)行500萬英鎊的印度公債,而且就是這樣,也還剩下一些要求支出的至少達200萬英鎊的賠償費和獎金[181]沒有著落,必須另行設法開銷。斯坦利勛爵為了給苦藥丸裹上一層糖衣,他在第一篇聲明中只提到倫敦的印度金庫資金缺乏,讓印度的英國政府用自己的資金來開支,雖然他從收到的那些緊急報告中不可能不知道,這些資金是遠遠不夠用的??矊巹拙舾鶕?jù)普通收入增加80萬英鎊和軍費開支減少200萬英鎊的情況,不算英國政府或倫敦的印度事務管理機關本身的開支,他估計今年(1859—1860年度)加爾各答政府的預算赤字為1200萬英鎊。加爾各答政府已經拮據(jù)到停發(fā)一部分文職人員的薪金,它的信貸下跌到連利率5%的政府證券的市價也要按票面額減低12%,而它的財政混亂到了這種地步,以致于只有在幾個月內從英國經海路把300萬英鎊的白銀運到印度去,才能使它不致于破產。這說明了三種情況。第一,斯坦利勛爵的最初聲明是“支吾搪塞”:他不但沒有考慮到印度的全部債務,而且甚至沒有提到印度政府在印度的直接需要。第二,在整個起義期間,如果不算1857年從倫敦運到印度去的100萬英鎊的白銀,那末加爾各答政府就只有自力更生,用自己的收入來抵償大部分理應在印度支付的非常軍費開支,安頓新補充的約6萬名歐洲士兵和賠償被搶走了的貴重物品所需的開支,以及由于起義而完全沒有得到的地方管理機關的收入。第三,除了在英國的印度事務主管部門資金缺乏以外,還有今年必須彌補的1200萬英鎊的赤字。借助各種手段(這些手段的可疑性質我們暫且不談),這個數(shù)目將減少到900萬英鎊,其中500萬英鎊要用在印度發(fā)行公債的辦法來取得,400萬英鎊要用在英國發(fā)行公債的辦法來取得。后一部分有100萬英鎊的銀錠已經從倫敦經海路運往加爾各答,尚有200萬英鎊必須在最近期間啟運。

從這個簡短的報告中可以看出,英國主子們對待印度政府是相當不老實的,他們在印度政府處于困境時撒手不管,為的只是想蒙騙約翰牛;另一方面,必須承認,坎寧勛爵在財政活動方面的庸碌無能甚至超過了他的軍事的和政治的功勛。直到1859年1月底,他才通過在印度發(fā)行公債的辦法獲得了必要的資金,這些公債一部分是用政府有價證券的方式發(fā)行的,一部分是用國庫期票的方式發(fā)行的。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他的努力在革命時期達到了目的,而在英國以武力恢復統(tǒng)治以后卻徹底失敗了。而且不僅失敗了,甚至在對待政府證券方面也發(fā)生了混亂現(xiàn)象;各種證券價值空前下跌,以致孟買和加爾各答貿易局提出了抗議;在加爾各答,英國和當?shù)氐慕鹑谏倘伺e行的公眾大會紛紛譴責政府采取的各項措施不穩(wěn)定、太隨便、軟弱無力、考慮不周。在1859年1月以前向政府提供資金的印度借貸資本在此以后開始涸竭,政府獲得借貸的可能性看來也已經消失了。事實上,在1841至1857年間借貸的2100萬英鎊,僅僅在1857和1858年兩年中就耗費了約900萬英鎊,幾乎等于過去16年內貸入款項的一半。雖然這種資金不足的情況說明了后來把政府公債的利率從4%提高到6%是必要的,但是,它顯然遠不能說明印度證券市場的混亂狀況和總督完全無力彌補最迫切需要的情形。這個謎可以從下述情況中得到解答:坎寧勛爵養(yǎng)成了常常采用這樣一種手法的習慣,即在前一種公債尚未認購完畢時,他就以更高的利息發(fā)行新公債,而事先絲毫不告知公眾,并且還完全不讓公眾對以后的財政措施有任何了解。由于采取這種手法造成的證券貶值估計在1100萬英鎊以上??矊巹拙衾в趪鴰旌越?,懾于證券市場的混亂情況,迫于各貿易局以及加爾各答各種集會的抗議,于是認為必須做一個乖孩子,并且盡力按照金融界的意愿辦事;但是,他1859年2月21日的報告再次表明,人的理智是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的。他應該怎么辦呢?他不該以不同的條件同時發(fā)行兩種公債,而應該立即向金融界提出今年所必需的款額,不必用接二連三的、彼此矛盾的聲明去欺騙他們。那末坎寧勛爵在他報告中是怎樣做的呢?起初他說,必須用在印度市場上發(fā)行利率為51/2%的1859—1860年度公債的辦法來弄到500萬英鎊,而且

“當這個數(shù)目推銷完畢時,1859—1860年度公債的認購就將停止,并且今年在印度將不再發(fā)行新的公債”。

然而在這個報告中他又說了一句話,使得剛才做的保證失去了任何價值,他說:

“1859—1860年度在印度將不發(fā)行利息更高的公債,除非是英國的印度事務管理機關有所指示。”

不僅如此。實際上他正以不同的條件發(fā)行著雙份公債。他一面宣布,“以1859年1月26日公布的條件發(fā)行的國庫期票將在4月30日結束”,一面又聲明,“從5月1日起將宣布發(fā)行新的國庫期票”,并且,這次發(fā)行的期票的利率將是53/4%左右,自發(fā)行之日起一年以后還本付息。兩種公債是同時發(fā)行的,因為1月間宣布發(fā)行的公債尚未變購完畢??磥?,坎寧勛爵所懂得的唯一的財政問題,就是他的年薪名義上是2萬英鎊,而實際上卻達到4萬英鎊。因此,盡管得比內閣譏笑他,盡管大家都知道他無能,但他出于“義務感”,仍然抓住自己的職位不放。

印度財政危機對英國本國市場的影響已經完全顯露出來了。首先,在通常從墨西哥輸入的白銀由于那里發(fā)生嚴重騷動[182]而不能運到的時期,由政府撥運出了一批白銀,再加上根據(jù)商業(yè)結算撥運出的大量白銀,結果自然使得銀錠的價格上漲。3月25日銀錠價格暴漲到每盎斯623/4辨士,這就使歐洲各地的白銀大量流入,結果倫敦的白銀價格又回跌到623/8辨士,同時,漢堡的貼現(xiàn)率卻從21/2%上漲到3%。由于白銀大量輸入,交易所的行市變得不利于英國,金條也開始外流,這現(xiàn)在暫時使英國金融市場避免了貨幣過?,F(xiàn)象,但是,如果注意到,除了這種情況,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大陸公債,那末,歸根到底,這將嚴重地影響英國的金融市場。不管怎么樣,印度政府證券和有保證的鐵路股票在倫敦金融市場上的貶值——這對于將在本季度發(fā)行的政府公債和鐵路公債會發(fā)生不良影響——無疑是印度財政危機在英國本國市場上產生的最嚴重的后果。雖然印度鐵路股票的5%的利息的收入是由政府保證的,但是許多鐵路股票仍然按票面額減價2%或3%出售。

不過,我雖然注意到了這一切情況,但仍然認為,同印度國庫的總危機相比,印度財政短時期的混亂還是次要的事情,這個總危機我也許還有機會來談談。

1859年4月12日于倫敦

最近的大陸郵件所帶來的消息不僅沒有談到印度的財政危機有什么緩和,相反地,卻透露了幾乎難以預料的混亂狀況。印度政府為了彌補自己最迫切的需要而被迫玩弄的詭計,可以從孟買總督不久以前采取的措施中得到最好的說明。孟買是一個每年平均可以銷售3萬箱馬爾瓦鴉片的市場。馬爾瓦每月可以供應2000—3000箱鴉片;這筆交易是用在孟買支付的期票計算的。輸入孟買的鴉片每箱抽稅400盧比,政府每年從馬爾瓦鴉片中得到120萬英鎊的收入?,F(xiàn)在,為了充實涸竭了的國庫和預防即將到來的破產,孟買總督宣布,馬爾瓦鴉片每箱的稅額從400盧比提高到500盧比,但同時也指出,只是從7月1日起才開始按新稅額征收,這樣一來,馬爾瓦鴉片的所有主還可以在4個月內,按舊稅額輸入他們的藥物。因為6月15日才開始刮貿易風,所以從宣布提高稅額的3月中旬起到7月1日,一共只有兩個半月可以輸入鴉片。不言而喻,馬爾瓦鴉片的所有主將會利用給他們提供的這一段時間按照舊的稅率來運入鴉片,因此在兩個半月中,他們將把自己的全部現(xiàn)有存貨推銷給管區(qū)[183]。由于馬爾瓦最近兩次收獲的鴉片還剩下26000箱,而馬爾瓦鴉片的價格每箱達1250盧比,因此馬爾瓦的商人就要孟買商人支付300萬英鎊以上的期票,其中有100多萬英鎊將要落入孟買的金庫。這種財政上的詭計目的非常明顯。稅額的即將提高對鴉片商人說來in  terrorem〔是一種威脅〕,其目的是為了能夠把全年的鴉片稅提前弄到手,迫使做這種生意的商人立即把稅款交出來。在這種發(fā)明的詐騙性質上耗費筆墨是完全多余的,這種發(fā)明現(xiàn)在正充實著國庫,然而它將在最近幾個月中造成國庫的相應的空虛,不過,也很難舉出更加令人吃驚的例子來說明大莫臥兒王朝的繼承者們[184]資金涸竭的情況了。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在最近一次起義之后印度財政的總的狀況。根據(jù)最近的官方報告,不列顛人從他們在印度的領地上獲得的純收入是23208000英鎊,按整數(shù)算是2400萬英鎊。這樣的年收入總是不夠彌補年支出。從1836年到1850年,純赤字共計13171096英鎊,平均每年約100萬英鎊。甚至在1856年由于達爾豪西勛爵大肆吞并、掠奪和勒索,國庫空前充實的時候,收支不僅沒有達到平衡,反而還在已經積累起來的赤字上加上了約25萬英鎊。1857年的赤字是900萬英鎊,1858年達到1300萬英鎊,而1859年的赤字根據(jù)印度政府自己的計算是1200萬英鎊。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是,甚至在一般情況下赤字也總是不斷增加的,而在非常情況下赤字要達到年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

這里就出現(xiàn)一個問題:由于不久以前發(fā)生的事件,印度政府的收支之間已有的差額已經擴大到了什么程度?甚至根據(jù)最樂觀的英國財政學家們的估計,由于鎮(zhèn)壓西帕依起義而增加了的新的長期債務有4000萬到5000萬英鎊,而威爾遜先生估計,固定赤字,或者說必須從年收入中支付的這筆新債的年息至少在300萬英鎊以上。但是,如果認為,這300萬英鎊的固定赤字就是起義者留給勝利者的唯一的遺產,那就大錯特錯了。用于鎮(zhèn)壓起義的費用不僅是過去的事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和將來有關。甚至在平靜的時期,在起義開始以前,軍費開支至少也占全部普通收入的60%,因為這筆開支超過1200萬英鎊,但是現(xiàn)在情況變了。在起義初期,在印度的歐洲軍隊有戰(zhàn)斗人員38000人,土著軍隊為26萬人。而現(xiàn)在在印度服役的兵力卻包括112000歐洲士兵和32萬土著士兵??梢杂谐浞职盐盏卣f,隨著使兵員增加到現(xiàn)有數(shù)目的非常情況的消失,這個空前的數(shù)目將會縮減到較為適當?shù)某潭取5?,不列顛政府任命的軍事委員會卻做出結論說,如果有土著軍隊20萬人,在印度還需要有8萬人的歐洲常備軍,這就是說軍費開支將比原來的數(shù)目增加一倍。在4月7日上院辯論印度財政的時候,所有有聲望的發(fā)言人在兩點上取得了一致意見:他們認為,一方面,僅僅軍隊的年開支幾乎就要占2000萬英鎊,這同總共才有2400萬英鎊的印度純收入不相容,另一方面,很難設想,目前局勢會允許英國人在許多年內不在印度駐扎比起義開始前多一倍的歐洲軍隊而毫無危險。但是,就算歐洲軍隊在一個長時期內只比原有人員增加三分之一,每年新增加的固定赤字至少也有400萬英鎊??梢?,新的固定赤字一方面是由起義期間所形成的長期債務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印度的英國駐軍人數(shù)不斷增加造成的,這筆新的固定赤字根據(jù)最保守的估計,至少要有700萬英鎊。

此外還必須加上債務增加和收入減少這兩項。根據(jù)倫敦印度事務主管部門所屬鐵路局不久前發(fā)表的聲明,批準在印度修筑的鐵路全長為4817英里,到現(xiàn)在才修成559英里。各鐵路公司的投資總額為4000萬英鎊,其中1900萬英鎊已經支付,還有2100萬英鎊尚待支付,而且這個總額的96%是在英國籌措的,在印度籌措的只有4%。政府保證這筆總數(shù)為4000萬英鎊的款項能得到5%的利息的收入,因此,每年應該從印度收入中支付的利息達200萬英鎊,這些利息還必須在鐵路通車并帶來某些收入以前支付。據(jù)埃倫伯勒伯爵計算,這項投資給印度財政造成的損失在最近3年中為600萬英鎊,而這些鐵路在以后帶來的固定赤字將是50萬英鎊。最后,印度的2400萬英鎊的純收入中有3619000英鎊是靠把鴉片賣給別的國家取得的,現(xiàn)在到處都承認,這筆收入的來源由于最近同中國簽訂了條約[185]在很大程度上將要減少。可見,很明顯,除了徹底鎮(zhèn)壓起義的必要性所造成的緊急開支以外,每年至少有800萬英鎊的固定赤字必須從2400萬英鎊的純收入中支出,這個純收入,政府依靠征收新的賦稅可能會增加到2600萬英鎊。這種形勢的必然結果是必須把印度債務的責任推給英國的納稅人,正如喬·康·路易斯在下院宣布的。

“每年要撥款400萬或500萬,作為對不列顛皇室的所謂重要的殖民地的補助金。”

必須承認,“光榮”收復印度的這種財政后果造成了遠遠不是令人愉快的印象,而為了保證曼徹斯特自由貿易派在印度市場上的壟斷地位,約翰牛不得不繳納相當高的保護關稅。

卡·馬克思寫于1859年4月8日和12日

載于1859年4月30日“紐約每日論壇報”第5624號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紐約每日論壇報”

注釋:

[180]見注144。——第325頁。

[181]獎金是政府決定授予參加消滅或截獲敵人船只以及走私的中立船只的戰(zhàn)艦艦員的款項。——第325頁。

[182]1854年墨西哥爆發(fā)資產階級革命,接著發(fā)生了內戰(zhàn),一直繼續(xù)到1860年底,結果封建主和僧侶的反動勢力被粉碎了。——第328頁。

[183]指的是孟買,根據(jù)英屬印度的行政區(qū)劃,孟買和孟加拉、馬德拉斯一起被劃為由總督統(tǒng)轄的特別管區(qū)。——第330頁。

[184]馬克思譏笑印度的英國統(tǒng)治者是大莫臥兒王朝的繼承者。大莫臥兒帝國(當時對一個執(zhí)政王朝的稱呼)是1526年由突厥族征服者——莫臥兒人(現(xiàn)代人認為就是蒙古人)建立起來的,它在十七世紀中葉征服了印度的大部分領土和一部分阿富汗的領土以后,達到全盛時期。但是,由于多次的農民起義和印度各族人民對征服者不斷反抗,同時它內部經常發(fā)生內訌以及封建分離主義的傾向日益加強,大莫臥兒帝國開始衰落,十八世紀上半期實際上就已經瓦解了。——第331頁。

[185]指的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1858年)——英法反對中國的掠奪性戰(zhàn)爭——以后,于1858年6月簽訂的不平等的天津條約的附件。這個條約規(guī)定,除了以前已經開辟的5個中國對外通商口岸以外,在揚子江、滿洲、臺灣和海南島再開辟5個商埠;允許外國在北京駐經常的外交代表,外國人有權在中國國內自由來往和在內河自由航行,保證傳教士受到保護。英國殖民者根據(jù)天津條約大大擴大了在中國的特權以后,同意限制鴉片貿易;鴉片貿易耗盡了中國的資源,同時也限制了殖民者本身開發(fā)這些資源的可能性。

條約的附件談到要調整英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關系,規(guī)定向中國輸入鴉片要征收高額稅款:外國商人只能在條約嚴格規(guī)定的商埠上販賣鴉片,外國人在中國國內貿易方面的一切優(yōu)惠條件不適用于鴉片貿易——第333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

 

責任編輯:岳麗麗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