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奧格斯堡《總匯報》編后記[176]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如果《萊茵報》編輯部想用奧格斯堡《總匯報》所用的那種方式給前面這篇通訊加上編后記,那么,鑒于該報如此盛情地把《萊茵報》看作“畢斯托”軍曹,我們就只能讓它自己在“桃綠蒂”和“快嘴桂嫂”兩人之間進行選擇了。至于它那具有男子氣的信條,我們卻要到這兩位女士的朋友福斯泰夫那里去找:
“榮譽激勵我奮勇向前,可是,假如當我奮勇向前時,榮譽使我受到傷害呢?那又怎么辦?榮譽能替我重裝一條腿嗎?不能!能重裝一條胳膊嗎?不能。能讓傷口不痛嗎?不能。那么榮譽一點不懂得外科的醫(yī)術(shù)嗎?不懂。榮譽是什么?是一個詞。榮譽這個詞含有什么內(nèi)容?這榮譽是什么東西?空氣。好聰明的算計!榮譽屬于誰呢?上星期三死去的那個人。他感覺到榮譽沒有?沒有。他聽見榮譽沒有?沒有。那么榮譽是不能感覺的嗎?對于死人是不能感覺的??墒撬粫突钪娜送谝黄饐?不會。為什么?誹謗不容許它存在。這樣說來,我不要什么榮譽,榮譽也不過是一塊銘旌;我的教義問答也就這樣結(jié)束了。”[注:莎士比亞《亨利四世》前篇第5幕第1場。——編者注]
而奧格斯堡《總匯報》的政治教義問答也是這樣結(jié)束的,它也是這樣提醒“報界”,說在緊急時期可能會失去胳膊和腿,它也是這樣誹謗榮譽,因為它已經(jīng)放棄了一切可能會遭到誹謗的榮譽。
奧格斯堡《總匯報》答應過要同我們進行一場原則斗爭[177],它履行了這個諾言。它在同我們交鋒時提出的是無原則的東西,而這就是它的原則;它不時向我們表示憤慨,散布小小的懷疑,企圖作些小小的更正,由于取得一些小小的成就而擺出妄自尊大的面孔,妄想倚老賣老高人一等。對于它最后這一要求,即要求謀得老將的稱號,我們不妨用德薩米先生對卡貝先生說的一段話來相贈:
“請卡貝先生不要氣餒,有了這么多封號,不久他準能搞到榮譽養(yǎng)老金!”[注:泰·德薩米《卡貝先生的誹謗與政治。根據(jù)事實和他的傳記作出的反駁》1842年巴黎版第7頁。——編者注]
這個奧格斯堡女人是靠計算錯誤,靠犯時代錯誤而生存的。她已喪失了她往昔所具有的唯一的東西,即形式,甚至喪失了文學風格這一形式。一種庸俗的、冗長的、傲慢的、無定形的東西代替了它,而誰也不會因為在奧格斯堡《總匯報》上看到“吹牛先生”這種陳詞濫調(diào)和“把自己吹成牛的青蛙”這種比喻,就認為這些東西風雅。
卡·馬克思寫于1843年1月9—11日之間
載于1843年1月12日《萊茵報》第12號
原文是德文
中文根據(jù)《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5年歷史考證版第1部分第1卷翻譯
注釋:
[176]《駁奧格斯堡<總匯報>編后記》是馬克思針對《總匯報》一貫采取的論戰(zhàn)手法,以《萊茵報》編輯部的名義寫的一篇評論性短文。寫作的起因是,1843年1月4日奧格斯堡《總匯報》第4號上刊登了一篇李希特爾的文章,題目為《等級會議報告和<萊茵報>》,《總匯報》主編古·科爾布為此文寫了編后記。這篇編后記實際上是奧格斯堡《總匯報》對《萊茵報》曾發(fā)表文章批評它對巴伐利亞省議會辯論的政治立場作出的反應??茽柌疾捎谜u謗和散布懷疑的手段,回避探究批評的政治內(nèi)容。這是奧格斯堡《總匯報》在論戰(zhàn)中一貫采取的“策略”(見本卷第323—328和355頁),馬克思在這篇文章中針對這一點展開了論戰(zhàn)。這篇文章寫于1843年1月9—11日。——409。
[177]古·科爾布曾在1842年12月3日奧格斯堡《總匯報》第337號上發(fā)表了《<萊茵報>》一文,表示《總匯報》答應接受《萊茵報》提出的進行“公開的原則斗爭”的要求。——409。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本欄目所有文章僅供在線閱讀及學習使用。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不得轉(zhuǎn)載、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者將依法追究其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