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錢式的“懷柔政策”:西原借款真相(3)
2011-10-07 14:52
webmaster
我要評論
字號:
自甲午戰(zhàn)爭以來,中日成了密切相關的一對冤家,日本感冒,中國發(fā)燒,反之亦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日本朝野視之為“天佑”之機,當然很想借此時機一口將中國吞下,但是,對于日本來說,中國實在是太大了,如果貿(mào)然開戰(zhàn),武力征服,誰也難以預后,不敢開戰(zhàn),卻擺出一副強硬的姿態(tài),咄咄逼人,不僅徒增中國人的敵意,順帶導致日本與英美之間出現(xiàn)裂痕,而且裂痕越來越大。英美,尤其是美國,對日本的野心也越來越警惕。所以,日本人在歐戰(zhàn)期間固然可以小動作不斷,但是一旦動作太大,等到歐戰(zhàn)結(jié)束,西方列強可以騰出手來的時候,日本的處境,將十分不利。中國問題處理不好,即便沒有趁火打劫的寺內(nèi)正毅等人,大隈內(nèi)閣也做不下去。換人,勢必改變政策。按日本人思維習慣,剛的一手碰到阻礙,勢必轉(zhuǎn)到柔的一面來,因此,比起此前的劍拔弩張、咄咄逼人來,改變了的政策有了一點懷柔的味道,而這味道的體現(xiàn)者,主要是一個人,他就是西原龜三,懷柔政策的具體內(nèi)容,就是西原借款。
西原龜三是個生意人,一個精明的生意人。在寺內(nèi)正毅任朝鮮總督期間,勝田主計和他搭檔主政朝鮮銀行,而西原在朝鮮經(jīng)營紡紗業(yè),當時朝鮮銀行陷入困局,在西原的幫助下,得以解困,并且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由此,西原跟寺內(nèi)和勝田結(jié)交。后來,在寺內(nèi)和勝田聯(lián)袂組閣,在勝田擔任藏相(即財政部長)的大藏省,西原沒有任何名分,但卻可以隨意出入,指揮秘書,呼來喝去,宛若主人,很有點類似于徐樹錚跟段祺瑞的關系,可見其受信任之深。西原出身貧寒,但十分勤勉,而且簡樸,發(fā)跡之后,家眷依然留在鄉(xiāng)下,自己單個一人在東京租住一個小公寓,生活簡樸到了極點。為人據(jù)說也十分清廉,掌管如此大的金錢往來,跟貪腐成性的中國權要打了那么多次交道,一點好處沒有拿過。人家送他古董香爐,也推說自己房子小,沒有地方放而卻而不納。但是,西原跟許多日本能人一樣,主意特別正,特別固執(zhí),只要自己認為對的事,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到底。西原借款,就是這樣一件在他看來一定要堅持做的事。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西原,日本對華政策的改變,會走向何方,真有點說不清。恰是這個在野人士,給這個改變定了調(diào)。這個改變,用西原自己的話來說,屬于介于“宋襄之仁”和“強橫蠻干”之間的中道。改變大隈政府支持中國合法中央政府的敵對方、專門搗亂、激化內(nèi)亂的策略,選擇支持中國中央政府。扶植這個政府中的親日勢力,以懷柔政策,軟的一手,實現(xiàn)日本想要從中國得到的一切。而這種政策的改變,主要體現(xiàn)在一系列的借款上。這種以借款為標志的懷柔政策,其背后隱藏著非常險惡的用心。用西原自己的話來說,借款是要為中日關系打下一個共同的經(jīng)濟基礎。即通過大量的日元借款,注入中國的國家銀行諸如交通銀行,通過幫助中國整頓金融,改革幣制,逐步實現(xiàn)“日中貨幣混合”,甚至最終“以保護資金為名”,實現(xiàn)日軍派憲兵駐守中國國家銀行,即不僅在資金上,而且通過軍事控制,從根本上掌握中國的金融,進而控制整個中國國家的命脈。
責任編輯:采編二部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