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經(jīng)濟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之后,目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寬松的貨幣政策一定會結束,只不過是退出的方式、步驟和組合拳的問題。
由于貨幣流向流速流量的不斷變化,給我們這些企業(yè)老總在做投資決策時造成了很大困難。我們需要注意三個層次:
第一,中國人經(jīng)過多年的收入增加,真實需求發(fā)生了結構性變化
有些需求長遠的,我聽過開心網(wǎng)的老總介紹,為什么想到做這個東西?因為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是白領,白領在辦公室里一天工作是很辛苦的,時間又很緊。他沒有很多時間去休息,但是他有朋友,有交朋友這個愿望,那怎么解決?通過這種網(wǎng)上的互動。這個需求證實了,當很多人成為白領,成為所謂中產(chǎn)階級,他的時間成本就上升了,時間成本上升不等于這個人的本質改變,他想跟朋友見見面,互動一下的愿望沒有降低,怎么實現(xiàn)?我聽來聽去有道理,這是真實需求。中國有2億農民工,我相信搞農民工這個事情它有真實需求。
但是真實需求在市場當中它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它經(jīng)過貨幣表達,而貨幣就被我們這個相對價格在指引,所以生成的真實需求在近一兩年當中怎么表達出來?中間信息怎么區(qū)分開?我認為是最近兩年很大的問題。
第二,貨幣會推高物價總水平,在做商業(yè)模型的時候特別要注意
王中軍說他最困難的一個決定就是《集結號》拍不拍。《集結號》是個大制作。觀眾在看過美國的戰(zhàn)爭片《拯救大兵瑞恩》以后,中國如果沒有大投入是拍不出戰(zhàn)爭片來的,沒法好看。那你要投就要算預算,因為制片方是分享最后電影院賣票的43%,所以你成本一定是倒過來除0.43你就知道總收入有多少,所以票房如果沒有2億以上是不敢拍《集結號》,這是非常困難的決定。最后決定拍,這個拍是冒險的,最后證明成功,成功說明什么?他說在中國電影市場上,你現(xiàn)在必須每年要把自然增長算進去,這個增長率是名義貨幣。換句話說今年你不敢想的是今年最高的票房是1.5億,明年可能就有2.3億,他那天講話是2010年中國最好的票房大概會達到5億,7年前也就是3000萬那就是票房冠軍。中國的成長??
第三,貨幣推高帶來的相對價格變動,影響資本的流向
相對價格只要發(fā)生變化,投資消費行為就會發(fā)生變化,就會帶來很多新的機會。你想想貨幣進股市股市就上來了,進房地產(chǎn)房地產(chǎn)就上來的,我們已經(jīng)看見這個貨幣變動的效果了,至于它到底往哪里流?這可是一場競爭的結果。所以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今天中國講故事的人才英雄輩出,為什么講故事?我的理解是講故事要把錢講過來,要讓蜂蜜向我這里流,這是今天講故事的含義。
但是要注意,我們在做業(yè)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兩個指標,就是你用名義貨幣還是真實貨幣,用不變價算還是用可變價算?可變價算一定要多算一點,否則你就會因此把自己卡住,實際上會超出了名義貨幣,這么幾萬億貨幣推出去以后物價總水平一定會推高的。當我們向未來看的時候,無論是我們要投資的公司還是投人家的公司,這個因素都要放進去。
只要是真實的長久的需求,針對這種需求的業(yè)務一定是有希望的,但問題在于短期的困擾非常大,因為你做一件真實需求要滿足它肯定有困難,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別的機會非常好,誘惑非常大,這就是今后幾年的麻煩。只要相對價格突然變動,一個機會就來了,他真數(shù)錢給你看,你想想看你苦哈哈打這件事情打還是不打?
最后就看看明年會怎么樣,我大概提三個判斷。
第一,經(jīng)濟速度不會有大問題
今年你看這個賬很簡單,投資增長30%,消費增長15%~16%,進出口是下降20%,這三個數(shù)加到一起是今年GDP保住8%的增長。
明年消費掉不下去的,很多人說消費弱,是沒好好分析,中國的消費其實不弱,車、房賣得這么好,怎么能說消費弱?中國還是沒有對路的商品和服務,要有好的對路的商品服務,中國的消費還會旺,我相信這一點。
只要出口回升,現(xiàn)在看來出口會回暖,因為美國只要一穩(wěn)定、歐洲一穩(wěn)定,中國的出口就會上來,因為這是基本面,我們現(xiàn)在頂多是10%的發(fā)達國家的工資水平,這個落差足夠大,比較優(yōu)勢足夠大,即便打點折扣搞點貿易保護主義,還大有生意可以做。
我現(xiàn)在覺得越來越不能批判高度依賴出口,該出口還得出口,因為出口生意的交易費用,那個商業(yè)網(wǎng)絡非常好用。我們的改革某種程度就被我們這幾年高出口掩蓋住了,國內改革就是難,國內生意建立信任多困難?做一檔生意你得喝多少酒?國際生意不要喝酒的,發(fā)傳真就做的,這就是差別。那你說你做什么?但凡出口有機會還是出口,不要隨便批這個東西,這是比較優(yōu)勢。所以我認為出口如果從負20%變成負10%、負5%甚至變0,明年GDP應該是10%到12%的增長率。
即便出現(xiàn)一些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說歐洲、美國銀行又扒出一個洞,又一次沖擊,中國其實后手還有。中國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現(xiàn)在在所有主要國家當中,這么花錢還是好的。政府的本錢還是蠻厚的,你還可以再發(fā)債,你還可以再印錢。
第二,支持我們經(jīng)濟增長速度的基礎沒有變
1.全球化比較優(yōu)勢,這個沒有完全消失。經(jīng)過這次沖擊,調整一下還會在很大程度回來。
2.國內有巨大的產(chǎn)業(yè)轉移機會。你看這一波沖擊以后,西部,我現(xiàn)在到很多地方去就看一條,高速公路上有沒有車,在浙江、在東部、在江蘇有幾次走得心里發(fā)毛,全部是公務車,看見一個卡車我就鼓掌。你到西部去看看,到重慶、成都去看看,旺得很,中國產(chǎn)業(yè)轉移這個戲,這里叫騰籠架鳥,這里叫尋找新的低成本地區(qū),就這件事就可以撐GDP增長好幾個點。
3.城鎮(zhèn)化加速?,F(xiàn)在大城市都堵車,誰見過蕭條還堵車的?所以城市基礎設施你就干吧,不會出大錯,你就修地鐵吧,這個不會出大錯。因為蕭條時候它都供不應求,等到經(jīng)濟稍微一回來它可不要變成瓶頸嘛,城鎮(zhèn)化的投資是巨量的投資,很小一片面積就可以投很多錢,看看東京就知道中國還早著呢。東京最密集的地區(qū),地下5層地鐵,5層地鐵底下第6層修地下高速公路,上面是100層、200層的樓,現(xiàn)在是說把橫向的流動改成縱向的,不是從郊區(qū)住到進城上班,是從高樓下樓上班,然后再下樓就進電影院、進餐廳了,進地鐵。有高速電梯把人組織起來,東京進行新的城市化的試驗項目。各位關注一下,這里中國土地少、人口多,這種事情還需要多少錢進去?所以我也不主張隨便批投資過多,你只要有回報投資就投吧,反正中國變成一個現(xiàn)代化國家,你還得在這個國土里頭好好放鋼、放水泥、放石頭,且放呢,早著呢,不用去發(fā)愁。2008年10月份我就認為衰退的可能性等于0,現(xiàn)在這個變量我是擋不住要樂觀。
第三,全球性結構失衡也會復蘇的
這個世界不可能跟過去一樣,也不可能經(jīng)過一次金融危機就把它完全調過來。現(xiàn)在討論美國怎么提高儲蓄率,中國怎么增加消費,這個話都可以說,但習慣養(yǎng)成不容易改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你看就這么點收入他儲蓄率就很高,美國教授都搞不明白你們怎么活的?也買了車了,也買了電視機,銀行賬戶里還有那么多錢。你看拉丁美洲的人有錢嗎?他沒有什么銀行賬戶的,有一塊錢就買啤酒先喝了再說。這種東西你以為是金融危機就能改變?我是不太相信。所以這個結構跟危機之前會有一些變化。比如中國的政策會高度重視內需,但是也不會一下子把這種基本的盤面改變了。
第一個判斷就是政府政策的判斷,中國的政府第一位還是保增長,2008年往下沖還是給他們很大的心理決策的壓力。中國還是鄧小平那句話“發(fā)展就是硬道理”,中國所有的矛盾最后就是要靠增長速度來搶時間,來爭取一個平緩的過程慢慢解決。這個基本的戰(zhàn)略不會改變,所以但凡會影響增長速度的事情,第一位保增長,同時也會擔心和防范保增長那個代價,那個失衡的沖擊。
第二是所謂經(jīng)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還是一個長期的口號。其實質的動作不會那么太多,它是一個慢變。這里頭會有機會,但是在項目層面上,不可把這些機會看得過大。尤其是搞什么新能源低碳,這個都是非常困難的主題。但增長、發(fā)展、就業(yè),還是基本的主題。就這個階段非得把它挺過來,所以我們在做業(yè)務決定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影響。
第三是深層次的改革,中國真正通過重新界定權利來改變收入分配,這個潛力非常大。我在成都做的研究,農民土地轉讓權,你給他界定好了,這可以釋放很大一塊收入。這些事情全局放開的可能性很小,因為這個政府太忙了。局部有可能形成氣候,這個局部形成的氣候對全局的影響是值得關注的。
最后是所謂宏觀調控會有很大的靈活性。但是CPI還是負的,所以不要緊。但是真CPI要沖上來,真到資產(chǎn)市場價格要太離譜,我相信這里面的經(jīng)驗教訓也會吸收,所以不要聽說口號,說變就會變。只要那個現(xiàn)象出來,就會采取措施。宏觀調控上會有很大的突發(fā)性,這是我對政策方面的探討。
所以整個經(jīng)濟形勢我認為增長速度不會有問題,那么所謂失衡我們還有很大程度依賴于出口,依賴于全球化,同時加大國內的投資,加大國內的消費,大概是這么一個局面。
政府還是以保增長為主,兼顧這次救市后果的消除退出,所以會有很多矛盾的聲音,會有很多彼此沖突的信息,今后幾年在宏觀層面上會出來,那么我們要審時度勢,很好的來看。
(本文根據(jù)周其仁教授在聯(lián)想投資年會上的演講錄音整理摘編,未經(jīng)本人審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