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當前兩岸關系和臺灣政局分析

摘要:兩岸結構性的矛盾是由過去幾十年甚至一百年所積累,不是一人或一時可以解決的,我們不能夠急于求成,要把握對臺工作的節(jié)奏。馬英九大陸政策本身存在著兩面性、搖擺性、不確定性。兩岸關系的和平發(fā)展并不必然導致臺灣統獨民意朝著統一的方向發(fā)展,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并且積極面對的問題。

馬英九是2008年5月20日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的,今天我主要跟大家交流一下馬英九上臺兩年多來兩岸關系取得了哪些進展、臺灣政局目前狀況,以及如何看待目前的臺灣政局和兩岸關系。

兩年來兩岸關系取得的進展

2008年馬英九上臺時,中央說馬英九上臺將是我們對臺工作的一個戰(zhàn)略機遇,這個判斷到今天仍然是有效的。為什么說馬英九上臺是我們對臺工作的機遇呢?這應當放在過去8年、20年甚至是60年的歷史脈絡中來看。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民進黨陳水扁執(zhí)政8年間的兩岸關系處在一個急劇沖突和碰撞的時期,再加上李登輝執(zhí)政的12年,這20年兩岸關系的主題是獨與反獨的斗爭。以李登輝、陳水扁為首的臺獨勢力想把臺灣導向獨立,我們堅決反對這種傾向,跟他們進行一種反獨、扼獨的斗爭。1949年兩岸分裂、分制,剛開始兩邊都主張一個中國,但當時雙方對怎樣實現中國統一是存在爭執(zhí)的,蔣經國提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我們當然是希望以一國兩制來統一中國。所以60年來“沖突、對峙”是兩岸關系的一個基本特質。2008年馬英九就職以來,兩岸關系迅速改善。

第一,兩岸重新確立了“九二共識”和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這點是十分重要的。在李登輝和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兩岸關系之所以始終處在一個沖突、敵對、不信任的狀態(tài),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李登輝背離了“九二共識”,明里暗里實行臺獨的立場,陳水扁是否定“九二共識”的。

1992年兩岸曾經在香港舉行事務性的商談,在此之后兩岸達成一個共識,就是無論怎么談判都必須堅持“一個中國”這樣一個政治前提。但臺灣方面對“一個中國”的內涵理解跟我們的不太一樣,包括現在馬英九對“一個中國”也有他的解釋,這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他以他的立場理解“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對他關于“九二共識”中“一個中國”的表述,我們從來都沒有承認過,但也不批判。但雙方就“九二共識”中這樣一個模糊的“一個中國”原則取得了默契。

即使是對于“九二共識”這么一個關于“一個中國”比較模糊的原則的概念表述,在李登輝和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兩岸都是難以取得共識的。李登輝在達成“九二共識”之后,很快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問題上退縮了。1995年美國邀請李登輝訪問康乃爾大學并發(fā)表演講,以李登輝當時的身份,美國是不應該邀請他演講的,美國的這一舉動在國際上開了一個比較惡劣的先例。1996年臺海危機,當時我們在東南沿海大規(guī)模進行軍事演習,在臺灣外海北部、南部和中部各定點試射一枚導彈,這個意思很明確,就是說我們的導彈可以把臺灣封鎖,警告臺灣當局懸崖勒馬。再往后,李登輝提出“兩國論”,他認為兩岸關系是特殊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簡稱“兩國論”,這就把兩岸關系的性質完全改變了,這是對兩岸關系的一個很重大的挑釁,所以1999年時兩岸關系處于極度危機之中。

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上臺,民進黨基本上是反對“一個中國”的。之所以有人把民進黨稱為臺獨黨,是因為1991年民進黨通過的黨綱明確寫明,民進黨的主張是要建立“臺灣共和國”,直到今天這個臺獨黨綱也沒有修訂,仍然保留在那里,這也是為什么民進黨執(zhí)政后包括現在他們要求與大陸進行談判,而我們卻無法和他們進行談判的一個重要原因。

陳水扁是公然否定“九二共識”的,包括現在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是如此,他曾經當過陳水扁時期陸委會的組委,是李登輝重點栽培的對象之一。李登輝的“兩國論”是誰具體策劃的呢?就是蔡英文!如今民進黨是在野黨,只要民進黨不轉變他的臺獨立場,我們和他們進行公開正式的黨對黨的接觸或者談判是很難的。

在李登輝和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兩岸圍繞“一個中國”原則進行的斗爭是激烈的也是曲折的。民進黨上臺以后在島內大肆推行“去中國化”和一系列文化臺獨及其他臺獨活動。有一句俗語是:不到臺灣,不知道“文革”還在搞。這20年是我國勵精圖治、經濟飛速發(fā)展、國際地位空前提升的20年,這是2008年以后兩岸關系能夠取得重大進步的根本前提??偟膩碚f,馬英九上臺以來,兩岸關系取得了以下重大成就:

一是第五次“陳江會談”中簽署了兩岸關系中比較熱門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這是馬英九上臺以來兩岸關系取得的一個重要成就。目前已經進行了五次“陳江會談”,達成了十多項協議。馬英九上臺以來,兩岸之間在“九二共識”和反對臺獨這個問題上重新取得共識,這個意義是十分重大的。馬英九上臺后公開承認“九二共識”,并且宣布反對臺獨,至此兩岸關系迅速解凍,并且大陸的海協會和臺灣的?;鶗呀涍M行了四次協商談判。由于兩岸的這種特殊關系,至今政府對政府層面的談判還無法進行,所以推行“白手套”,雖然?;鶗秃f會都是民間組織,但事實上他們是有政府授權的,是代表兩岸政府在談判,對于這種模式一般稱為“白手套”。

二是實現兩岸全面、雙向、直接的“三通”。“三通”的概念是1979年提出來的,我們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時提出要實現“三通”:通航、通商、通郵,但是直到2009年第三次“陳江會談”簽訂了關于兩岸直航的協議,才真正實現兩岸“三通”。

此前,人員往來、郵政往來、商務往來也都在進行,但基本上都是單向的、間接的。比如臺資可以到大陸合資,但大陸的資金沒法到島內去。臺灣那邊人可以到大陸來,但兩岸不能直飛,我們要繞道香港、澳門甚至繞道韓國的濟州島去臺灣,現在我們可以直飛,是直接和雙向的“三通”。30年來兩岸人民的訴求在馬英九上臺之后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得到實現,所以這是一個重大的成就。

三是兩岸人員、文教、新聞等領域的交流成果豐碩。馬英九上臺之后,開放了大陸觀光客入臺,2009年的一個統計數字顯示,全年到臺灣的大陸客大概有90多萬人,今年預計全年可以突破120萬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到臺灣的日本觀光客,大陸成為臺灣最大的觀光客來源地。我們可以想一想,基本上每個月都有一些省的招商團或采購團到臺灣去,如果大家關注新聞就會知道,領隊的基本上都是省委書記、省長,一些省在臺灣的采購達到了數億甚至幾十億美元的額度,這對臺灣的經濟發(fā)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臺灣到大陸的人員也急劇上升,兩岸這種大交流、大融合的局面基本上形成。

四是兩岸制度性協商談判穩(wěn)步推進。這個制度性協商談判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海協會和?;鶗膮f商談判。1998年汪辜最后一次會談,汪道涵和辜振甫在兩岸政治界都是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他們對兩岸協商談判的開創(chuàng)之功是巨大的。1998年汪道涵先生準備到臺灣去,但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他就沒有去成。從那時起一直到民進黨時期,兩會協商談判基本上中斷了。2008年5月20號馬英九就任, 2008年7月?;鶗秃f會重新開始協商談判。

五是兩岸開始協商解決一些敏感性的政治議題。這些議題包括臺灣參與國際空間、國際組織的問題,通過兩岸協商解決了臺灣參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問題,大陸方面也準許了連戰(zhàn)代表臺灣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OPEC。這在過去都是不可能的,因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是聯合國下面的一個組織,必須是聯合國的成員國才能成為會員國,而臺灣不是一個國家。2003年非典時期,臺灣以臺灣人民的衛(wèi)生健康為由提出加入世界衛(wèi)生大會WHA,當時我們也承受了一定的壓力,因為這個理由有一定的正當性,即使在這樣大的壓力下,我們也沒有開口同意他加入,但2009年4月份,我們允許臺灣衛(wèi)生部門的負責人代表臺灣參加WHA。

現在連戰(zhàn)在兩岸交流中的地位很高,我們之所以給他很高的禮遇,是因為2005年連戰(zhàn)率領國民黨實現兩岸破冰之旅,使得兩岸關系從那之后發(fā)生了很明顯的變化。當時連戰(zhàn)除了國民黨主席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就是他曾經當過臺灣的“副總統”。2009年在智利召開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時,連戰(zhàn)代表臺灣參加,并且和胡錦濤總書記進行了會談。當時我們做了一個技術性的處理,國臺辦主任王毅陪同胡錦濤總書記接見連戰(zhàn)所代表的臺灣團,這就說明這個會談不是國際性質的會談。若是國際性質的會談,應該由外交部長楊潔篪陪同。這樣既避免了在國際上給別國造成兩個中國或者一中一臺的印象,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臺灣參與國際空間的要求。

2009年11月份兩岸政府開始在臺北公開討論政治議題。比如兩岸的政治地位問題,當時我們大陸派出的是一個規(guī)模很大、層級很高的代表團,帶隊人是中共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成員包括解放軍退役中將、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孫子兵法研究學會會長李際均以及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徐博東教授等大陸重量級的學者、政府官員,他們到臺灣去公開和臺灣方面討論兩岸的政治地位,討論臺灣的前途和軍事議題,這在過去也是無法想象的。

現在可以以團體的形式到臺灣討論這些政治議題,但兩岸目前還沒有進行政治議題談判的層面,目前兩岸的談判和接觸還局限于經濟層面,我們后面還要講到今年兩岸協商談判的重點還是經濟議題。我們提出一個對臺工作原則叫做“先經后政,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兩岸結構性的矛盾是由過去20年或者60年甚至100年所積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個結構性的矛盾不是一人或一時可以解決的,我們不能夠急于求成。所以,要把握對臺工作的節(jié)奏。

我估計在未來兩年之內都不是兩岸進入政治層面談判的好時機,因為臺灣的政治形勢很復雜,那是一個選舉社會。臺灣今年年底要進行五都市長的選舉,2012年臺灣要進行臺灣地區(qū)“立委”選舉和“總統”大選,這都是國民黨和民進黨生死攸關的重大議題。一旦進入選舉時期,兩岸這種敏感的政治談判就不好進行了。我估計兩岸真正進行政治談判,只有在馬英九連任之后才有可能。

責任編輯:楊婧雅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