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一些人說這次金融危機是削弱美國霸權的機會。但我覺得大家更多去思考,或者去警惕這個簡單的思維,難道美國危機了,大家踢他一腳,然后美國就徹底衰落了?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我個人覺得,美國衰弱恐怕不是一件好事。第一,美國的衰落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崛起。因為就中國本身的發(fā)展,在這個階段并沒有達到很強的狀態(tài)。我們現(xiàn)在只能說自己很大,但我們并不強。另外,過去30年中國的發(fā)展,基本上是依靠參與國際市場,參與全球化的循環(huán)來實現(xiàn)的。如果作為現(xiàn)有國際體系的老大的美國要是崩潰了,整個國際體系就陷入很大的混亂,那么就會使中國30年來的發(fā)展模式就變得無從著落了,沒辦法再落實下去,困難就會變得很大。第二,與美國自身一些大國特點有關,首先美元是全球的儲備貨幣,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的價格,如石油、鐵礦石,以及國際貿易,都是用美元定價。這意味著美元是國際的公共物品,如果美元大規(guī)模貶值,只能眼見著自己的財富白白流失。中國在這一點上特別明顯,中國有1.9萬億的外匯儲備,大部分是美元,美元貶值,等于我們錢白白的損失掉,那怎么辦?就必須盡量使美元穩(wěn)定,我們才能保證30年辛辛苦苦掙的錢不會一下就沒了。另外,美國霸權的重要支柱就是他的軍事力量。美國的軍費開支占全球軍費開支的50%,他的艦隊,他的全球的部署能力,一方面是其霸權的表現(xiàn);另一方面能幫他國解決很多問題,比如恐怖主義、海盜等。每個國家不需要都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去保護航線,因為美國可以提供軍事支持。同時,美國全球戰(zhàn)略關系比如跟中國直接相關的美日同盟關系。美國對日本說:咱們倆是同盟,我給你提供保護,你就不要發(fā)展你的軍事力量,不要發(fā)展核武器。所以美日軍事同盟一方面保護日本,另一方面美國也在制約著日本。假如由于金融危機,不讓美國做老大了,解除美日同盟,讓日本擁有真正的軍隊,讓日本擁有核武器,那對中國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畢竟,中美之間直接的利益沖突點不是特別多,而中日是挨在一塊的國家,沖突點很多的,如釣魚島問題,如果讓日本有核武器的話,中日關系就是另外一個局面了。所以我說事情都有正面反面,墻倒眾人推,你得看這個墻是不是承重的墻。
第二,從伊拉克撤軍。這是他在大選中的一個舉動,也是美國公眾特別關注的問題。從2003年開始,伊拉克戰(zhàn)爭到現(xiàn)在已經6年了,美國付出了很大代價,要盡快把這事了結掉。伊拉克的局勢最近半年來出現(xiàn)了很大的好轉,布什也到伊拉克訪問去了。撤軍問題相對比較好解決,但也不排除會出現(xiàn)一些變數(shù),因為從伊拉克撤軍,還涉及到其他問題。首先是伊拉克國內政治的局面。伊拉克國內的三大派:遜尼派、什葉派、庫爾德,如果失去美國這個外來的力量控制的話,這三派能不能捏在一塊,這是一個問題。如果捏不到一塊去,這三派要打起內仗,就又沒完沒了。其次,伊拉克北邊是伊朗,伊朗既搞核武器,又是反美力量的政府。如果美軍很快撤走的話,伊朗會乘虛而入。因為伊拉克占國內60%人口的什葉派是和伊朗同一派的,所以怎么平衡伊朗的力量,也是一系列的復雜的,不完全是軍事的問題,也不完全是安全的問題,還有一些外交戰(zhàn)略問題需要去處理。我想奧巴馬要兌現(xiàn)他的諾言,伊拉克的問題,顯然是要放在外交日程表很靠前的位置上。
第三,如何穩(wěn)定阿富汗局勢,恐怕是眼下更為急迫的問題,繼續(xù)推進反恐戰(zhàn)爭,就發(fā)現(xiàn)其實恐怖主義是有規(guī)律的,恐怖主義其實是一小群人,總是一個地方控制嚴了就跑到另一個地方去,總是在薄弱的地方找事?,F(xiàn)在,伊拉克局勢相對穩(wěn)定了,他就跑到阿富汗去,尤其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邊界地區(qū),這是個兩不管的地方,是個落后的部落區(qū),地形很復雜。所以大家現(xiàn)在通過媒體也看到了,在南亞尤其是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這個局面變得很復雜,那么如何去處理這個問題,也變成相當復雜棘手的問題。首先,牽扯到巴基斯坦穩(wěn)定的問題。巴基斯坦剛剛推翻穆沙拉夫軍政權,現(xiàn)有的民選政府在政治上比較混亂,一定程度上相當腐敗。巴基斯坦,在歷史上本來就不是一個國家,是英國人撤走以后遺留的問題,這個國家沒有全國的統(tǒng)一力量。巴基斯坦之所以經常有軍政府,原因就是巴基斯坦軍隊是唯一的全國性的統(tǒng)和力量。所以軍人在政治中心上影響非常大,民主派經常是地方派,打來打去都是為私人的利益。另外,西北部部落區(qū)的普什圖人跟阿富汗的關系非常密切,使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有邊界的問題,所以跟阿富汗的關系就變得很敏感。東邊克什米爾與印度的關系也很緊張。巴基斯坦錯綜復雜的關系,再加上乘虛而入的本·拉登基地組織,局勢隨時有可能失控。所以,這是個奧巴馬不得不對付的問題,當然他在選舉的時候,已經很明確提到,反恐的主戰(zhàn)場不在伊拉克,而在阿富汗。相信他執(zhí)政以后,很快會在阿富汗投入很大的兵力,包括處理與巴基斯坦的關系,繼續(xù)推進反恐的斗爭。
雖然這次大選反恐問題不再是主要議題,反恐戰(zhàn)爭,它的對手不是一個國家。但反恐的問題不像其他戰(zhàn)爭,比如說兩國交戰(zhàn),一方說我們不打了,簽個停戰(zhàn)協(xié)定吧,另一方說OK,就行了??植乐髁x是你不管他了,他也會來找你。所以美國不停地保持一定的警惕性,避免再發(fā)生類似9·11的時間,危險隨時存在,就逼著奧巴馬必須要處理這個事情。
第四,伊朗、朝鮮的核問題,這也是美國國家安全一個比較緊迫的危險。9·11后美國認為其面臨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中國的挑戰(zhàn),也不是來自俄羅斯的復興,而是恐怖主義和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結合??植婪肿右幸粋€核炸彈,哪怕是比較低級的核炸彈,它不會發(fā)生核爆炸,但是會造成核泄漏、核輻射。如果恐怖分子得到這種東西,把它運到美國街頭一丟,這是美國人擔心的最大的危險。所以,美國這些年來一邊反恐推廣民主,一邊對核擴散的問題抓得特別嚴?,F(xiàn)在,研發(fā)核武器敏感國家首先就是伊朗。伊朗本身就是一個伊斯蘭的國家,而且是從1979年就開始與美國鬧,鬧到現(xiàn)在也沒鬧完的敵對國家,對美國來說是心腹大患。另外一個國家就是朝鮮。因為朝鮮導彈的運載能力有限,不一定能打到美國本土,但能打到日本,所以日本人更頭疼。但美國人擔心什么?擔心朝鮮搞核武器、核材料,然后又賣給伊斯蘭,賣給恐怖分子。這兩個問題顯然需要奧巴馬花很多時間去處理。
第五,能源、氣候變化問題。能源價格暴漲,出現(xiàn)了所謂的能源短缺。所以,奧巴馬提出要開發(fā)新能源。另外,與跟能源相關的氣候變化問題,也是最近幾年來國際上的熱點話題。二氧化碳排放量過大,造成全球升溫,可能造成人類無法生存,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所謂的《京都議定書》,在國際上是有爭議的,包括科學家之間也有爭議,但現(xiàn)在主流的意見都認為,尤其是在西方的民眾當中,認為能源與氣候變化是兩個很重要的問題。小布什政府覺得這兩個問題不重要,盡量往后拖,拖的策略就是把中國扯進去,說中國是最大的排放國,要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一定讓中國進來。中國說,我們是發(fā)展中國家,《京都議定書》只規(guī)定發(fā)達國家有這個義務。奧巴馬上臺后,民主黨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會有很大的變化,會從小布什的消極轉向積極。這對中國外交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因為布什比較消極,所以國際壓力是中國和美國一起扛的。奧巴馬轉向積極,所有的壓力就壓到中國頭上了,中國必須要思考這個問題,要去應對它。
第六,全球的民主化。奧巴馬當然不會用小布什那樣簡單的武力方式去推廣民主化,他會做一些更細微的,更基礎性的促進全球民主化的工作,包括在全球推廣法制,推廣對人權的保護,以及對一些相關聯(lián)的全球公共性問題包括大規(guī)模疾病、貧窮、饑餓等問題,可能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