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住房市場存在的問題
接下來,我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中國住房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
第一,住房再生產環(huán)節(jié)上的問題。
一是土地方面。雖然土地市場相對完善,但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出租市場還沒有建立,在土地的征收、出讓、轉讓以及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出租等方面還存在黑市。另外,農民沒有成為農地的主人和平等的市場主體,在征地過程中農民作為弱勢群體,在土地轉交易中沒有實現平等自由的等價交換。在住房拆遷市場上,被拆遷人還處于弱勢的地位,在拆遷過程中,被拆遷人的主體地位和財產權利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包括法律上的保障。
二是金融方面。金融方面的問題又可以分為商業(yè)性的和政策性的,總的來說,商業(yè)性的住房金融體系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房地產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通過銀行信貸來解決的。實際上,一個完善的住房市場,應該是債券、股票、銀行等多個工具搭配形成的。資金的期限不匹配,抵押貸款的創(chuàng)新不夠,服務體系不發(fā)達,尤其是現在的住房抵押貸款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制度不完善,風險非常大。
此外,現在的政策性住房體系實際上只有一個公積金。公積金很有限,并且公積金還存在著很大的隱患。除此以外,我國基本上還沒有美國等國家的那些住房抵押貸款的政策體系,而現在我們恰恰就是需要大量的這方面的體系來完善。比如,剛才我們講到的,針對中低等收入者,政府援助、支持的政策體系、利率的優(yōu)惠、抵押貸款的便利、保障等體系都沒有建立。
再者是財政體系不完善,資金問題不僅包括市場化的金融、融資,還包括財政體系。住房保障制度還沒有納入政府的公共財政體系,缺乏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渠道。目前對廉租房的財政資金支持不足,廉租房建筑資金來源渠道不規(guī)范?,F在廉租房的資金來源有這樣幾個渠道,一是土地出讓的收益,二是公積金的收益,三是政府財政撥款,四是捐款。這些渠道中除了土地出讓的收益比較穩(wěn)定一點,其他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現行的財政體系,沒有將住房保障納入財政預算,只有少數城市建立制度性的財政資金供應計劃,多數城市依靠公積金的增值收益等作為廉租房的主要資金支持,這是不合理的。
三是開發(fā)方面。這里面我想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房地產企業(yè)問題比較多,它們大多規(guī)模小,資質差,素質低,好多都是項目公司;再一個是開發(fā)體系壟斷性比較強,大城市還好一些,在一些中小城市,幾家開發(fā)商就把整個市場壟斷了,或者壟斷了絕大多數的市場。
四是銷售方面。銷售方面的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交易不規(guī)范,大量的違規(guī)交易,二手房、舊房、公房交易量少、比例低,土地住房私自出租等。問題的原因就是監(jiān)管不夠完善。
五是保有方面。這里面有物業(yè)方面的問題,也有住房消費和稅收方面的問題。物業(yè)市場不規(guī)范,還不是買賣雙方平等自由交易的物業(yè)服務市場,全國70%以上的物業(yè)管理企業(yè)都是由房地產開發(fā)公司派出的,物業(yè)管理公司大部分是開發(fā)商的關聯(lián)企業(yè)。
住房結構問題應該說是比較突出的,現在老百姓特別需要中低檔次的房子,但這方面的房子特別少,高檔房特別多,同時市場的監(jiān)管不夠嚴,調控力度不夠。社會保障房的建設面積偏低或者說偏少,甚至許多地方沒有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也存在著比例逐漸下降的問題?,F在普通商品房的房價上漲得比較厲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供應量有限,特別是小戶型的房子,供應量有限。很多中國人都喜歡買大房子、好房子,但是受到市場購買力的約束,實際上好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并不喜歡買太大的房子。這是我們的政策導致的。假設我們有一種平衡的政策,讓開發(fā)高檔房子和開發(fā)小房子的利潤盡量平均一些,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這也是我們可以改進的一個空間。
第二,住房政策方面的問題。
這個問題與住房的復雜性有關,住房的復雜性要求發(fā)展完善的支撐體系,但是中國的住房制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陷,也就是住房制度方面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從法制的角度來看,法制體系不健全,司法執(zhí)行不牢靠,目前的土地征用、出讓、轉讓、土地儲備、房屋拆遷等制度都不是很健全,有些不是很合理。住房的開發(fā)、銷售、出租、中介、物業(yè)等市場制度也不健全,同時住房法律也不太完善,司法效率比較低,即使有法律也不能做到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F在無法可依的情況在改變,但是執(zhí)法不嚴、違法必究的情況還依然存在。
二是監(jiān)管體系不成熟,監(jiān)管執(zhí)行不得力。目前政府對住房市場的監(jiān)管存在著橫向上政出多門、互相交叉、互相扯皮,縱向上頭輕腳重、下級牽著上級走、制度不合理、體系殘缺、實施不得力等問題。目前這個監(jiān)管體系是該管的不去管,不該管的老去管。負責市場監(jiān)管的人,得罪人的事情不愿意去做,有錢賺的、有利益的就去管,管得比較多。負責監(jiān)管的上下級之間經常出現土地管理部門的職能是監(jiān)管市領導的問題,土地的開發(fā)通常由市領導負責,土地的管理部門是具體的職能部門,于是就相當于要土地管理局長去監(jiān)管市委書記、市長,這顯然是不現實的,這些都是在制度層面上的一些問題。
三是政府參與的問題。政府干預太過分了,住房保障不完善。過度干預有這么幾個問題,一個是在土地問題上,政府是直接在經營土地。為什么現在房價這么高?為什么宏觀調控調不下去?為什么地方政府熱衷于經營城市?實際上就是經營土地,實際上就是把土地價格搞高了。政府既是所有者,又是經營者,又是監(jiān)管者。自己監(jiān)管自己,不可能監(jiān)管到位,調控不可能解決。
要政府給低收入家庭、無房家庭提供住房保障,這需要掏錢了,所以對低收入的保障面低,對中等收入的援助優(yōu)惠有限,保障方式重購輕租,手段單一。當初住房制度改革時,首先把供應住房轉化為自由住房,這對于當時擁有住房的人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推進得很快,一下子就到位了。但還有一部分人沒有房子,這應該是需要政府去解決的,而政府沒有跟上,直到現在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F在我們開始重視這方面的問題,這就是我說的政府有些方面干預得太過分了,但有些保障又沒有跟上。
四是政府服務的問題。對整個住房市場來說,政府有提供公共服務、提供信息的義務,但政府沒有做好。一方面住房市場的信息缺乏和高度不對稱,另一方面涉及政府干預住房的那些信息,如住房檔案,收入信息系統(tǒng)不健全,無法準確界定住房的保障對象,從而出現了保障供給與實際保障對象錯配等一系列問題。經濟適用房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都與信息不對稱有關。
五是稅費結構不合理,稅費種類不簡明。我國住房的稅費種類繁多,目前與住房直接有關的稅種多達12種,收費項目有幾十種,有些地方甚至超過了百種。稅費體系中的租稅費混雜現象比較嚴重,同時結構也不合理,取得稅比較低,扭轉稅比較高,這是有問題的?,F在咱們國家的物業(yè)稅還沒有開征,這是急需改變的。同時,偷稅、漏稅、逃稅的現象非常嚴重,前一段媒體上在炒作房地產公司收益大,但納稅排行榜上卻沒有他們,這顯然是個問題。
六是調控手段不到位,經濟調控部門不配合。我國目前的宏觀調控主要是通過行政手段或行政審批進行的,包括土地審批、項目審批、資金信貸審批,各級政府部門出自自身利益的考慮,加之各級政府及部門之間沒有形成信息共享、平等對話、協(xié)調配合、行動一致的決策體系,所以調控不配套。最簡單的一個表現就是房價高了以后,建設部門的人說是地價高,土地部門說不是地價高,是房價高。一個說房價帶動地價,一個說地價帶動房價,吵得沒完沒了。從2004年我就預料,國家的宏觀調控涉及到七八個部門,如果有一個部門不配合,或者有幾個部門不配合,就搞不下去。結果不出所料,我們發(fā)現央行的意見和其他幾個部門的意見往往是不一樣的,這實際上是部門利益在作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