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峰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教授
現(xiàn)在,為什么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2025年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深刻指出,“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仍然嚴峻復雜。腐敗存量尚未清除,增量還在持續(xù)發(fā)生,鏟除腐敗滋生土壤和條件任務仍然艱巨繁重”。怎么理解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這既有客觀原因,比如監(jiān)督機制還不健全,“一把手”權力過度集中;也有主觀原因,比如有的領導干部黨性不強,不遵守黨的紀律。所以,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健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查同治機制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也就是“風腐同查同治”,著力推動正風反腐一體深化。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鏟除風腐共性根源。
今天,我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準確把握中央八項規(guī)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的核心要義、實踐要求,推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取得更大實效。
一、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重要意義
2025年3月12日,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是鞏固深化主題教育和黨紀學習教育成果、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必然要求,是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有力保障。具體來看。
第一,是鞏固深化主題教育和黨紀學習教育成果、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1月9日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guī)定,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十年不夠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夠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風成俗,以優(yōu)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黨的二十大提出兩個“永遠在路上”,即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這個永遠有多長,只要我們黨還在執(zhí)政,就永遠抓作風建設,直到黨員領導干部形成高度自覺,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講的“真正化風成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八項規(guī)定堤壩是好不容易筑起的,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斷巡堤檢修、培土加固。要緊盯不放、寸步不讓,對享樂奢靡歪風露頭就打,對隱形變異新動向時刻防范,對頂風違紀行為從嚴查處,決不允許死灰復燃!決不允許舊弊未除、新弊又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6月18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所指出的,“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陣風、刮一下就停,必須經常抓、長期抓。”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要在改進工作作風上立新規(guī)、動真格、求實效、防反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向“四風”不懈斗爭,取得很大成果,但作風積弊還沒有根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的地方“四風”問題穿上“隱身衣”、躲進“青紗帳”、玩起“障眼法”、打起“游擊戰(zhàn)”,公款吃喝從豪華飯店、內部食堂轉向企業(yè)辦的高檔小區(qū)一桌餐、一桌席,不吃公款吃老板。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有些問題依然以變相和地下的狀態(tài)存在著。比如,請客吃飯問題依然存在,公開的賓館、飯店不敢去了,就轉入機關食堂、私人會館、私人別墅等地,燈紅酒綠、推杯換盞,一些干部、老板就通過這種場合勾兌感情、進行利益交換。還比如,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私利的問題依然存在,包括名酒、名煙、名茶、玉石、蟲草等都被用來討好領導、打點關系,送字畫、工藝品、文物等‘雅賄’問題也依然存在”。
2025年1月,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問題16430起,批評教育和處理22008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16410人。其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集中在履職盡責、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方面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假作為,嚴重影響高質量發(fā)展。據(jù)河南省紀委監(jiān)委公開通報,2019年至2021年,王東霞任柘城縣胡襄鎮(zhèn)黨委書記期間,為應付人居環(huán)境治理工作檢查,花費財政資金249.62萬元打造“經典觀摩路線”,對沿線21個行政村共計40多萬平方米墻體噴漆刷白。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集中在違規(guī)收送名貴特產和禮品禮金、違規(guī)吃喝、違規(guī)發(fā)放津補貼或福利。
2024年,北京市查處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905人,處分801人;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669人,處分305人;公開曝光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典型問題153起。2025年1月至2月,北京市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問題234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234人,其中局級2人、處級41人、科級及以下191人。其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方面,查處問題主要集中在“在履職盡責、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方面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假作為,嚴重影響高質量發(fā)展”,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27人;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方面,查處問題主要集中在“違規(guī)收送禮金和其他禮品”“違規(guī)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等宴請”“違規(guī)發(fā)放津補貼或福利”等方面,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人數(shù)分別為113人、43人、14人。
第二,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必然要求。作風建設關系到黨的長期執(zhí)政。2019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指出:“作風建設關系我們黨能不能長期執(zhí)政、履行好執(zhí)政使命。中央八項規(guī)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guī)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guī)矩、硬杠杠。”也就是說,我們黨要想實現(xiàn)長期執(zhí)政,就要不斷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這樣,才會贏得人民信任和支持,反之,則會失去群眾基礎。2014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指出:“我們黨歷來強調,黨風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古今中外,因為統(tǒng)治集團作風敗壞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多得很!我們一定要引為借鑒,以最嚴格的標準、最嚴厲的舉措治理作風問題。”對于我們黨來說,因統(tǒng)治集團作風敗壞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概括來說,主要是三個,一是蘇共垮臺和蘇聯(lián)解體,二是國民黨的潰敗,三是歷代統(tǒng)治集團的消亡。我們要時刻警醒。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中央清醒認識到,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和不正之風,如果任憑腐敗蔓延,就會喪失黨長期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甚至亡黨亡國。蘇共就是因為管黨治黨不嚴,脫離群眾工作路線,導致在有近二千萬黨員時丟失了政權??偨Y經驗教訓,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么人出來抗爭。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經蕩然無存了”??梢哉f,若執(zhí)政黨的作風敗壞,失去了群眾基礎,就不可能實現(xiàn)長期執(zhí)政。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我們黨得到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中國沒有一種政治勢力能夠取代中國共產黨。我們黨的執(zhí)政基礎很牢固,但如果作風問題解決不好,也有可能出現(xiàn)“霸王別姬”這樣的時刻。我們一定要有危機意識。人心向背事關重大,失去了民心,黨就有危險。無論是蘇聯(lián)解體,還是東歐劇變,內因是關鍵。也就是說,一個政黨如果作風優(yōu)良、民心所向,那外部力量是無法把它推翻的。所以,能夠打敗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2018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有8900多萬名黨員、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我看能打敗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沒有第二人?!都t樓夢》第七十四回里,賈探春在抄檢大觀園時說過一句話: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至死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正所謂‘物必先腐而后蟲生’!”
作風敗壞必致腐敗。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為什么黨中央要從八項規(guī)定入手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因為‘四風’和腐敗問題互為表里,是腐敗滋長的溫床”。領導干部一旦沾染“四風”,就必然去搞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個人的腐化變質、違法,都是從小的生活問題、吃喝問題、違反八項規(guī)定開始的。”也就是說,黨員領導干部要注意身邊的小事小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凡是有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端倪,后面一般都有更嚴重的問題,‘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頭’。很多領導干部一開始都是打擦邊球,破壞八項規(guī)定,最終演變?yōu)榇髥栴}。”領導干部的腐敗問題都是從作風問題開始的,也是從作風問題暴露被抓的。比如,山東省政協(xié)原常委、提案委員會原副主任孫亮,在2014年1月至2022年先后多次違規(guī)收受管理和服務對象所送禮金;無償借用私營企業(yè)主車輛;多次違規(guī)出入私人會所,接受宴請和娛樂活動安排。2024年,孫亮以貪污受賄罪一審獲刑14年半。玉林市委原書記莫樺,在2013年至2023年多次收受管理和服務對象所送禮金、高檔酒水等;多次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在私人別墅、公司內部食堂、酒店等安排的宴請;多次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安排,攜親屬到南寧市、玉林市等地旅游;長期無償使用管理和服務對象提供的車輛。2024年1月,莫樺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