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后的一段時間,黨員干部在調查研究上存在哪些問題呢?2013年6月1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的下基層調研走馬觀花,下去就是為了出鏡頭、露露臉,坐在車上轉,隔著玻璃看,只看‘門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眾說是‘調查研究隔層紙,政策執(zhí)行隔座山’。”“有的對實際情況不了解不關注,不愿深入困難艱苦地區(qū),不愿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甚至不愿同基層和普通群眾打交道,怕給自己添麻煩,工作上敷衍塞責、推諉扯皮、得過且過。有的不顧地方實際和群眾意愿,喜歡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表態(tài),盲目鋪攤子、上項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遺癥。”沒有做好調查研究,就做決策,這是典型的官僚主義。
第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就是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在毛澤東同志看來,“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也是我們和其他政黨互相區(qū)別的顯著的標志之一”。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原因在于共產黨掌握著真理,“共產黨是不怕批評的,因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真理是在我們方面,工農基本群眾是在我們方面”;在于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這就是我們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
舉個例子。1941年6月的一天,大雨傾盆,雷電交加,延川縣代縣長李彩云不幸被雷擊身亡。消息傳出后,有個農民借題發(fā)揮說,這雷咋不打死毛澤東。有關部門聽到反映后,把這個農民抓了起來。毛澤東同志得知罵他的人被抓,立即責令放人,說:“群眾發(fā)牢騷,有意見,說明我們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聽到群眾有議論,尤其是尖銳一點的議論,就去追查,就要立案,進行打擊壓制。”后來了解到,群眾有怨氣原來是邊區(qū)政府下達的征糧任務重引起的。遇到旱災,農民交完公糧就所剩無幾了。所以,老百姓借這件事情發(fā)泄不滿。毛澤東同志立即與邊區(qū)政府商量,決定減征公糧,接著又展開大生產運動,培育出了“南泥灣精神”,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嚴密封鎖中,度過了革命最困難時期。
從1941年到1945年,我們黨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1942年,在中共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整頓黨內作風的任務,即整頓“三風”: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就是跟著書本學、跟著實踐學、跟著群眾學;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強調鏟除宗派主義禍根,才能使黨在團結全黨同志和團結全國人民的偉大事業(yè)中暢行無阻;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注重調查研究,語言樸實、簡潔。
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在所作的《論聯(lián)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yōu)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也就是說,在我們黨的長期革命實踐過程中,尤其是經過延安整風運動系統(tǒng)形成的黨的優(yōu)良作風,在黨的七大上得到了全面的理論升華,被毛澤東同志概括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優(yōu)良作風。三大優(yōu)良作風是黨付出極大的努力和代價培育起來的,對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取得顯著成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強調,“當年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住窯洞、吃粗糧、穿布衣,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全黨同志要把老一輩革命家和共產黨人留下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傳承好發(fā)揚好,勇于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我們黨堅持三大優(yōu)良作風,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也就有了群眾基礎。而這正是國民黨所缺失的。1939年1月,蔣介石在中央黨部紀念周上的講話頗為沉痛,“到了現(xiàn)在,本黨差不多是奄奄一息,沉寂無聲”,“散漫凌亂,紀律廢弛,不但喪失了黨魂,幾乎連軀殼也不復存在”,“一般民眾不僅對黨無信仰,而且表示蔑視”。“國家民族正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頭,國民黨正在衰弱中死亡”。人民群眾為什么不支持國民黨?因為作風敗壞,損害了人民利益。而且,蔣介石在其日記中也說,研究中共七大黨章,其黨員與群眾一條最有價值,本黨誠愧不逮,若不急起直追,則亡無日矣。時任蔣介石侍從室第六組組長的唐縱也認為,國民黨黨員大部分為公務員,此種黨員在一黨專政的長時期中,地位提高了,財產增大了,生活優(yōu)裕了,大家希望保持原有地位,不希望改革。也就是說,一個政黨成為執(zhí)政黨后,其作風就會發(fā)生變化。所以,毛澤東同志從西柏坡前往北平時表示“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我們絕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這就是說,我們黨的作風要經受住權力的考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