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詞人晏殊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宰相詞人晏殊

晏殊(公元991—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進賢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他出身寒微,自幼好學善文、天資聰穎,歷真宗、仁宗兩朝,盡心為國、辦學興教,尤以舉薦賢能而聞名,于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官至宰相。歐陽修評價他“為人剛簡,遇人必以誠,雖處富貴如寒士”,蘇頌言其“遇事持正,動循規(guī)準,不為勢怵,不為利回”。

持重率直 誠實勤勉

晏殊少年天才,5歲作詩,7歲屬文,小小年紀便堪創(chuàng)作,以神童之姿驚艷世人。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14歲的晏殊第一次參加宋真宗親自主持的考試,面對考題,鎮(zhèn)定自若,才思敏捷,一揮而就,展現(xiàn)出非凡的沉穩(wěn)氣度。兩日后復試,晏殊發(fā)現(xiàn)詩賦論題曾在數(shù)日前做過,就立即上奏:“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要求重新出題。他的真誠與才華受到真宗嘉賞,賜同進士出身,擢秘書省正字,入龍圖閣讀書。

同年底,在朝廷舉行南郊祭天大典前夕,晏殊上章真宗,希望能獲得觀禮的機會。南郊祭天是當時重大的禮制活動之一,依常例,老疾幼弱之人不得參加。晏殊自幼熟讀經(jīng)典,才識卓然,應該知道以他當時的年齡參加大典于禮不合,但他還是勇于爭取,而真宗或許是有感于其率直,竟下詔允許15歲以下京官可聽其意愿參加,這無疑是特為晏殊而破例的。

當時天下太平,皇上允許臣下宴飲。于是,官員和士大夫們都相互宴請,以至于鬧市的酒樓和路邊的小酒館都成為他們游玩和休息的地方。晏殊當時收入不多,不敢外出,經(jīng)常在家中和堂弟講習詩書。

某日,真宗為太子選老師,竟選中了年齡未及弱冠的晏殊。傳達政令的宦官和負責此事的官員不知是何緣故,真宗告訴他們說:“聽說這些天來,臣下們相互宴請和嬉游,并且通宵達旦。唯獨晏殊和他的兄弟在家中讀書。像這樣謹慎厚道的人,正可以當太子的老師。”晏殊到朝堂謝恩,誠懇地稟告皇上:“我不是不喜歡宴請嬉游,是因為太窮,沒有宴請的本錢,不能出去罷了。”真宗喜歡他的誠實,對其更加器重。

辦學興教 薦賢任能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初,真宗駕崩。仁宗尚幼,暫由太后劉娥垂簾聽政。經(jīng)數(shù)年,劉太后欲提拔寵臣張耆為樞密使,晏殊上疏嚴詞反對,于是惹怒了太后。不久,晏殊被貶宋州,即應天府(今河南商丘)。

晏殊到應天府上任后,非常重視當?shù)亟逃?,廣邀名士到應天府書院講學。當時,宋州人王洙博學多聞,被免官后久居故里。晏殊慧眼識才,力薦其為府學教授。王洙教學重在引導學生自學問難,他從旁答疑解惑,言辭精要但經(jīng)義豐贍,以其深厚的學養(yǎng)和獨特的教學方法備受學生敬重。應天書院采用開放式的辦學模式,招生時不論門第出身,但考其德行才識。很快,書院聲名鵲起,慕名前來拜師求學者不計其數(shù)。自五代以來,府學書院零落廢替,這種衰敗的局面從晏殊在應天府辦學開始,得以扭轉(zhuǎn)。

對科舉考試存在的弊端,晏殊也有頗多建言。宋初沿襲唐制,科舉考試先考詩賦,后試策論,以詩賦為主。策論類似今天的議論文,可以考察舉子的見識與致用能力。相比之下,詩賦則華而不實。對此,晏殊曾上疏請求考試增加策問,申明其對選士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積極促成科舉考試內(nèi)容和方法上的改革。不僅如此,晏殊還力推考場制度的改革創(chuàng)新。宋初的科舉考試采用糊名、謄錄的方式,以防止徇私舞弊。糊名,即糊住試卷上的考生信息;謄錄,就是由專人把考生試卷重抄一遍,將抄錄本給考官判卷。晏殊發(fā)現(xiàn)在這一過程中存在作弊、走后門等問題,就積極建言并提出解決辦法,杜絕科舉考試不良風氣。晏殊的建言維護了考試的公平公正,也為此后“慶歷新政”時期的教育革新提供了重要借鑒。

時人稱晏殊為“一世龍門”,因其擅于薦舉才俊,且被舉薦者日后大多成了賢相名臣。宋仁宗在位時內(nèi)憂外患,國用不足。至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仁宗用范仲淹為參知政事,以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主持政務,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是為“慶歷新政”。晏殊本人并未參與新政,但新政的核心人物或經(jīng)他提拔舉薦,或是他的門生,而富弼則是他的女婿。

晏殊薦賢,不計出身,只重德才。寒門子弟范仲淹經(jīng)晏殊推薦,被召為秘閣校理,成為館閣之臣。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晏殊出知陳州(今河南淮陽),范仲淹路過前來拜訪,仍謙遜地自稱門生。宋庠、宋祁兄弟也是晏殊的門生。兄弟兩人時常將自己的新作手抄一份向晏殊討教;晏殊則特地在自己宅邸附近購置院落,邀宋祁為鄰,以便時常會面。當晏殊被貶時,宋祁更是不遠千里去拜見他。二宋與晏殊有不少詩詞唱和,體現(xiàn)了他們之間真摯的師生情誼。歐陽修幼時家貧,母親用荻草在地上寫字,教他讀書。在經(jīng)歷了兩次落第后,他第三次參加科舉考試。當時,晏殊作為主考官,發(fā)現(xiàn)了歐陽修的才能,擢拔其為進士第一。同年及第者,還有劉沆、蔡襄、石介等。慶歷元年(公元1041年),宋夏戰(zhàn)事緊張,晏殊在京城設宴待客,歐陽修當場譏諷其只顧飲酒作樂,不恤邊疆兵士,但晏殊了解歐陽修性情剛直而不以為忤。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晏殊拜相,擢拔歐陽修為諫官,同時為諫官者有蔡襄、王素、余靖等。

晏殊忠于國事,胸懷曠達,以汲引人才為己任。在真宗、仁宗時期,受晏殊推薦辟屬、提攜贊賞的人還有很多,當時名士多半出于其門下。

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九月,晏殊遭彈劾,離京任職十年之久。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六月,晏殊因病請求回開封府醫(yī)治,待痊愈后再出京供職。仁宗特意留下晏殊,讓他為自己講經(jīng)釋義,每隔五日覲見仁宗一次,仍以宰相的規(guī)格相待。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正月,晏殊病情加重,仁宗想去探望。晏殊知道后,立刻派人代替自己上奏說:“臣老病在身,很快將痊愈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擔心。”正月二十八日,晏殊病逝,享年65歲。仁宗雖然親自前去祭奠,但仍因沒能在晏殊臥病時去看望而深感遺憾,故特地為他輟朝兩日;贈官為司空兼侍中,賜謚號“元獻”,并在晏殊碑文的首款篆寫了“舊學之碑”四個字。

婉約先聲 奉養(yǎng)清儉

后世提及晏殊,除了其政治功績外,更重要的還是他在文學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晏殊文采斐然,以詞著稱。他的詞作反映了北宋時期的文化、政治和社會風貌,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史料和文化遺產(chǎn)。

詞興起于唐,流行于晚唐五代,而大盛于兩宋,是配合音樂來演唱的文學,需按一定的樂調(diào)曲拍填制,因此按調(diào)作詞又被稱為“倚聲”。晏殊開創(chuàng)了婉約派詞風,被后世稱為“北宋倚聲家初祖”。晏殊的詞作大多透露出一種四海升平的富貴氣象,但又無堆金砌玉、脂粉香沁之感,如他的代表作《拂霓裳》?!斗髂奚选烽_篇描繪了歡宴場景——“樂秋天。晚荷花綴露珠圓。風日好,數(shù)行新雁貼寒煙。銀簧調(diào)脆管,瓊柱撥清弦”。通篇沒有晚唐五代以來詞作中常見的倚紅偎翠,卻有著以理制情的和婉恬淡——“人生百歲,離別易,會逢難”。對于生離死別,晏殊沒有悲痛欲絕,而是寫出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的千古名句,表達了他對人生無常的觀照,盡顯其理性豁達,哀而不傷。他雖處富貴,仍如寒士,望著漸漸落下的夕陽,心里幾絲情意攀上,抬手落筆,拋下一卷卷有感而發(fā)的小詞,帶上幾縷無以言說的惆悵。他在“小園香徑獨徘徊”,還常常“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想念家鄉(xiāng)“臨川樓上柅園中,十五年前此會同”的勝景,感慨“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表達“平臺千里渴商霖,內(nèi)史憂民望最深”的憫農(nóng)情懷。

詞如其人。晏殊在詞作中的恬淡從容,也體現(xiàn)在生活中。這位一生富貴的宰相,卻衣食簡單、生活素樸,從未沉溺于物質(zhì)享樂。他喜歡宴飲雅集,但用來待客的多為黍麥糕餅,席間的重頭戲在詩詞助興,而非酒池肉林。晏殊身材瘦削,飲食清儉,每餐用筷子卷半張餅吃,不吃肉食腥葷。他還會把文書紙張的首尾空白部分裁剪下來,放在書案上再次利用。身為京城顯宦,晏殊始終兩袖清風,廉潔自守。據(jù)傳晏殊去世后葬在陽翟(今河南禹州),距離劉太后寵臣張耆的墓只有數(shù)里。一伙盜墓賊先挖了張耆的墓,得到很多金銀珠寶,于是興沖沖去挖晏殊之墓。他們原以為宰相墓里會有更多收獲,豈料大失所望,因為晏殊墓室簡陋,隨葬品很少,只有一條木質(zhì)裹帶和幾兩黃金。

身為政治家與文學家,晏殊順天下之勢、理天下之事,為人淳直剛俊、沉穩(wěn)持重;為文婉約明麗、嫻雅從容;為官薦賢興學、清廉自律。和歷史上眾多著名的宰相相比,晏殊的人生境遇沒有大起大落,可謂圓滿,這應該也和他始終以真待人、以誠處世,雖身處富貴,行止卻如寒士的品性風骨有關。恰如《訴衷情》中所描繪,在“芙蓉金菊斗馨香”的宦海沉浮中,他閱盡繁華三千,終歸詩酒田園——“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真正實現(xiàn)了淡然于心、從容于表、自在于世間。

(作者簡介:王媛媛,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責任編輯:王梓辰校對:張弛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