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信”?《說文解字》曰:人言為信。又有,“誠,信也。”“信,誠也。”程頤認為,“以實之謂信。”“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信”的基本內涵即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實不欺。從道德角度來看,“誠”與“信”是同義等值的。
千百年來,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行為規(guī)范和美德修養(yǎng),關公就是誠信美德的代言人,其守“信”之心,從“土山三約”可窺一二:徐州兵敗,關羽被困土山。曹操派張遼以“三便”勸關羽降曹,關羽回答:“你有‘三便’,我有‘三約’:一、今降漢不降曹;二、請給二位嫂子俸祿,單獨居住,不論何人不許入門;三,只要一旦知道皇叔的下落,辭曹歸劉而去。”三約體現(xiàn)了關公對漢室的忠誠,清清楚楚約法三章,表明他對兄弟桃園結義承諾的踐約之志。
類似的誠信之人古代有,當代也不鮮見。有朋友曾分享過一則見聞:一天,一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他對店主說:“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但店主拒絕了。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地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這時,顧客露出微笑,滿懷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道出了實情:“我其實是運輸公司的老板,最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這回終于讓我找到了,我今后常來!”
人無信不立,業(yè)無信不興。待人處事真誠講信譽,以誠實之心行信義之事,可以夯實我們事業(yè)的基礎,讓這個世界多幾分美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