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在院第三會議室舉辦“新時代的北京-港澳臺合作交流”研討會。本次學術沙龍由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劉波研究員主持,國際所科研人員參加。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北京聯絡部交流處司晨處長以《京澳青年人才交流培養(yǎng)》為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法研究中心主任支振鋒研究員以《如何講好“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為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臺港澳研究所所長曹晉麗研究員以《關于深化京港臺經貿合作的初步思考》為題、北京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研究室主任姚健以《京臺重點領域交流情況》為題、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秘書長蘇楊以《新時代首都科技交流對增強港澳青年國民身份認同的作用》為題、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國際所助理研究員張姣以《新時代京臺青年交流機制中的問題及對策》、國際所助理研究員劉林波以《2023年京港合作進展及未來展望》為題,先后發(fā)表觀點。與會專家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fā)展”,為港澳保持長期繁榮穩(wěn)定、推動兩岸融合發(fā)展指明了方向。黨的二十大以來,北京與港澳臺在經貿、文化、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等領域的合作交流活動頻繁,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發(fā)揮了優(yōu)勢互補、共贏發(fā)展的功能。今后,應完善配套制度和機制,深挖合作潛力,進一步發(fā)揮北京-港澳臺合作在促進北京國際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功能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助力港澳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助力兩岸融合發(fā)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