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黨獨有難題提出的時代背景
第一,從歷史使命來看,這是具有大擔當大胸懷大視野的政黨提出的深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同時大也有大的難處。把這么大的一個黨管好很不容易,把這么大的一個黨建設成為堅強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更不容易。”“大的樣子”作為深刻理解“大黨獨有難題”的理論基礎和邏輯前提,不僅反映出我們黨黨員人數眾多、組織規(guī)模巨大的基本特點,更體現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應有的擔當、胸懷和視野。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就擔負兩個維度的歷史使命:一是從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出發(fā),要實現整個無產階級的解放,階級本身的消滅,共產主義作為“世界歷史性”存在的實現,最終要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二是從對近現代中國的歷史形勢與中華民族的歷史處境的認識出發(fā),要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推進中國的現代化事業(yè)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二,從歷史坐標來看,這是立足新時代新征程的時代背景下提出的深刻問題。一個政黨在不同的歷史坐標下,面臨著不同的歷史難題。在過去的一百余年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篳路藍縷、砥礪前行,致力于推動中國社會走上現代化道路。經過持續(xù)奮斗,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第一條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既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特征,又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色,更顯示了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深刻意蘊。
第三,從歷史走向來看,這是應對新征程上即將面臨的更復雜形勢的深刻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發(fā)展進入戰(zhàn)略機遇和風險挑戰(zhàn)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fā)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四、中國共產黨面臨哪些大黨獨有難題
難題之一:如何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初心不會自然保質保鮮,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塵褪色,久不滋養(yǎng)就會干涸枯萎,很容易走著走著就忘記了為什么要出發(fā)、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丟了。”一個長期執(zhí)政的大黨最難的就在于歷經滄桑而初心不變。近些年,我們黨查處的一些腐敗分子,之所以跌入違紀違法的陷阱,從根本上講就是把初心和使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因此,政黨治理現代化需要解決各種違背黨的初心與使命的問題,處理好理想和現實之間多重張力的關系。
難題之二:如何始終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人多力量大,但人多系統(tǒng)也會越復雜,大部分情況下一個組織最大的挑戰(zhàn)來自自身。作為一個大黨,我們黨的組織體系和隊伍規(guī)模龐大,擁有9800多萬名黨員、50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自身組織管理很不容易。特別是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使社會多樣化、思想多元化、行為復雜性等特征越來越明顯,這也必然增加黨內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的難度。
難題之三:如何始終具備強大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肩負著領導職責和執(zhí)政職責的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以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都要求黨始終具備強大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但有的黨員干部不善于學習、不愿意學習,必然會導致能力欠缺難以勝任所肩負的歷史重任,難以應對諸多挑戰(zhàn)。因此,如何不斷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如何不斷增強執(zhí)政本領、提升領導能力始終是黨面臨的一大難題。
難題之四:如何始終保持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狀態(tài)。干事創(chuàng)業(yè),離不開斗志和激情。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關乎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成敗。實踐中,少數黨員干部由于缺乏在艱苦環(huán)境歷練的機會,長時間在比較順利的環(huán)境中成長,理想信念可能還不夠堅定,自信心不足,斗志還有待提升,有的甚至得過且過,精神萎靡不振、工作踏步不前,缺乏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良好精神狀態(tài)。
難題之五:如何始終能夠及時發(fā)現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事實上,黨的建設仍有一些方面亟待改進和完善,黨內一些頑瘴痼疾尚未徹底解決,一些老問題反彈回潮的可能仍然存在,而新問題還在不斷涌現。特別是要直面“四大危險”,即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這些問題客觀上要求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切實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
難題之六:如何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對于一個長期執(zhí)政的大黨來說,要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不易,要始終保持這樣的政治生態(tài)更是不易。尤其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疊加展開的執(zhí)政環(huán)境中,我們黨仍需應對“四大考驗”,也就是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
五、破解大黨獨有難題的重要意義
第一,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是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以“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敢于正視問題、克服缺點,勇于刮骨療毒、去腐生肌,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和優(yōu)勢。只有保持自我革命的清醒和堅定,才能確保黨永遠“不變質”,即不改變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確保黨永遠“不變色”,即不改變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始終保持紅色基因;才能確保黨永遠“不變味”,即不改變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yōu)良作風,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愛民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品格。
第二,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是確保黨永遠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必要前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無往而不勝。反之,我們將一事無成,甚至走向衰敗。中國共產黨從人民中走來,依靠人民發(fā)展壯大,歷來有著深厚的人民情懷。黨深刻認識到,人民是我們黨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國家的堅實根基,是我們黨執(zhí)政興國的根本所在。我們黨來自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必須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與人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一定能夠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第三,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是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yè),前途光明,任重道遠。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深入發(fā)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fā)展面臨新的戰(zhàn)略機遇。同時,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fā),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面臨不少躲不開、繞不過的深層次矛盾,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fā)性問題。
綜上所述,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對于黨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zhí)政地位,對于黨戰(zhàn)勝風險挑戰(zhàn)、掌握歷史主動,對于黨和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