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信仰行”生動實踐地打卡行活動在大運河博物館正式開啟。今年的“信仰行”活動全面提檔升級,6所新增高校作為“新鮮血液”加入,與首批8所高校合力將“京”彩力量傳遞與綻放。同時,為期兩個半月的北京市“強國復興有我”百姓宣講“七進”系列巡講收官。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市社科院(市委講師團)、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等單位領導出席,首都17所高校代表、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先進人物和 “青春走基層”實踐基地代表等近三百人參加啟動儀式。
北京市“強國復興有我”百姓宣講“七進”系列巡講活動從3月25日開始,歷時兩個半月的時間,40名百姓宣講員先后開展“進機關”、“進學校”、“進軍營”、“進社區(qū)(村)”、“進企業(yè)”、“進博物館”、“進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標志地等“七進”巡講活動,線上線下受眾300多萬人次。在啟動儀式現場,來自不同行業(yè)的六位先進人物依次登臺,用平實的語言和百姓的視角,講述自己立足崗位的本心、為民服務的初心和賡續(xù)奮斗的決心。
其中,北京公交集團103路駕駛員何少花真情講述她自學方言讓異鄉(xiāng)乘客感受真情服務,“把乘客當親人”的感人故事;房山藍天救援隊隊員羅洋洋動情講述了房山人民群眾遭遇特大暴雨時,藍天救援隊向險而行,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感人事跡;首都兒科研究所麻醉科醫(yī)生潘守東在病人失去自我保護能力的時候,始終守護在他們身邊;通州運河船工號子第四代傳承人趙義強為傳播推廣大運河文化,在幾十所大中小學擔任課外輔導員,講述運河歷史,教授運河號子,用聲音留住運河記憶。
活動現場,與會領導為“青春走基層”實踐基地授牌。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際、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謝輝為14所“信仰行”簽約高校授旗,號召廣大青年在行走中感受新時代偉大變革。
啟動儀式后,同學們共同出發(fā),開啟探訪城市副中心文化之旅。“這里獨特的建筑設計理念和對科技的創(chuàng)新應用,讓我們能夠擁有閱讀的新體驗,體會思想的新碰撞,這也引導著我們在今后學習生活中,不僅要堅持創(chuàng)新的觀點、方法,同時要同實踐結合起來。”中央民族大學22級學生翟成鵬在參觀北京城市圖書館時感嘆道。首都師范大學研究生李雪妍被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深深震撼,“我仿佛穿越了時空,站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著千年運河的脈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