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愛國青年挺身而出,全國民眾奮起抗爭,誓言“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1939年,為繼承和發(fā)揚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陜甘寧邊區(qū)西北青年救國聯(lián)合會將5月4日確定為中國青年節(jié)。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了這一節(jié)日。此后,五四青年節(jié)便成為全國青年的神圣節(jié)日。
一個國家的進步,踏下了青年足跡;一個民族的未來,仰仗的是青春力量。新時代是中華民族發(fā)展最好時期,中國青年面臨難得的建功立業(yè)人生際遇,同時也意味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廣大青年對五四運動的最好紀念,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zhí)著的信念、優(yōu)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擔負起歷史重任。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申怡飛十五歲考上東南大學,十七歲開始研究5G技術,二十一歲攻讀博士。如今,他仍然是中國5G技術研發(fā)團隊的核心人員之一。去做行業(yè)的開拓者,以制造中國芯為己任,打造中國速度,這就是青春的力量,就是五四精神放射出的時代光芒。
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那就是屬于自己的壯麗篇章。90后聾啞女孩譚婷,曾三次參加法考,因為聽不見,她的學習進度很慢。一段30分鐘的視頻,譚婷需要對著授課視頻的字幕反復看,花3個小時才能看完。通過不斷的努力,她成為中國首位聾人律師,用奮斗證明了青春的堅強。
青年擔當鑄輝煌,五四精神傳千秋。自五四運動以來,一代代青年以自己的敏銳和熱血推動歷史進步,同時與歷史一道成長,肩負起對國家的責任,塑造了放射時代光芒的民族精神。新時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yè),始終保持奮斗的姿態(tài),將個人奮斗融入中國夢,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偉大復興,在新長征路上一往無前、奮勇搏擊,才算得上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
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就是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身處偉大時代,青年一代肩負著國家富強與民族復興的重任,也到處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秉承五四精神,勇于擔當、敢于創(chuàng)新、樂于奉獻,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投身祖國建設,用奮斗的熱血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篇章,才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樣子。(來源:宣講家網(wǎng))
作者單位:淮濱縣委組織部干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