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治建設的科學方法
(一)政治與法治的關系
1.法治中的政治邏輯
法治當中有政治,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每一種法治形態(tài)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而政治為法治提供存在的基礎、載體、環(huán)境,規(guī)定其性質與方向,這就決定了法治模式包含政治邏輯。也就是說,一方面,法治模式受到本國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法治是達成政治目標的路徑,法治領域的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集中體現,三者統(tǒng)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2.黨和法的關系是政治和法治關系的集中反映
(1)正確處理黨的政策與國家法律的關系
黨的政策與國家法律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整機制,它們既有明顯區(qū)別,又具有一致性、兼容性和互補性。比如,兩者的本質就是一致的,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同時,兩者又具有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黨的政策是國家法律的先導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據和執(zhí)法司法的重要指導;國家法律是黨的政策的定型化,黨的政策成為法律后,實施法律就是貫徹黨的意志,依法辦事就是執(zhí)行黨的政策。
(2)明確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政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2019年,中共中央印發(fā)了《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這是我們黨建黨以來首個針對政法工作的黨內法規(guī),明確了黨領導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做好新時代政法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堅持和加強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就是要構建以黨中央為中樞,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黨委政法委歸口管理、組織協(xié)調,政法機關黨組(黨委)主管主抓、各司其職的黨領導政法工作總體格局和運行體系。在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下,各級黨委領導本地區(qū)政法工作,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則、管干部,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
(二) 改革與法治的關系
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分別就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問題進行了研究部署。那么,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更進一步,如何處理好改革的創(chuàng)新性與法律的權威性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法治發(fā)展與改革同步,在漸進式改革過程中,通過不斷完善法律制度來回應社會訴求。另一方面,必須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堅持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相統(tǒng)一、相銜接。
法治是在凝聚改革共識過程中判別各種利益主張的共同準則。從這個角度看,執(zhí)政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依照法定程序把改革方案和舉措上升為國家意志。也就是說,以立法授權改革。立法法第十六條對改革的立法授權形式作出確認和規(guī)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改革發(fā)展的需要,決定就特定事項授權在規(guī)定期限和范圍內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的部分規(guī)定。”同時,立法應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為改革預留空間,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現行法律法規(guī)及時修改或廢止,通過法律解釋滿足改革的需要。
(三)發(fā)展與安全的關系
安全是發(fā)展的前提,發(fā)展是安全的保障。通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健全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國家安全法治建設,抓緊出臺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進公共安全法治化,構建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在2014年出臺反間諜法、2015年出臺國家安全法。隨后,又相繼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如反恐怖主義法、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國家情報法、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維護國家安全法、國防交通法、食品安全法、疫苗管理法、網絡安全法、密碼法、生物安全法、核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
(四)道德與法治的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靈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途徑。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國家根本大法。同年5月,中共中央印發(fā)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guī)劃》。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的重大命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是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是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是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國家、社會以及個人的價值要求上升為法律政策的具體規(guī)定,特別是把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政策規(guī)范,是不斷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持續(xù)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制度保障。
(五)依法治國與依規(guī)治黨的關系
國家法律與黨內法規(guī)共同構成中國共產黨依法執(zhí)政之“法”。
1.基本準則
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guī)治黨統(tǒng)籌推進、一體建設。
2.國家法律與黨內法規(guī)的關系
國家法律與黨內法規(guī)既有明顯區(qū)別又有緊密聯(lián)系。其中,區(qū)別在于兩者的調整對象、規(guī)定內容和尺度標準不同;聯(lián)系在于兩者的本質和價值相同,且同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同屬于國家治理體系、統(tǒng)一于中國共產黨依法執(zhí)政的基本原則之下。
總之,依法治國與依規(guī)治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保障。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