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堅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把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廣泛覆蓋與分類指導結(jié)合起來,因地、因人、因事、因時制宜開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人的頭腦里搞建設(shè)”,需要得到群眾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和思想認同,所以必須注重方法、講究藝術(shù),做到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以潤物無聲的工作達到擲地有聲的效果。
江蘇省連云港市大樹村,地處蘇魯交界處。1942年6月到7月,劉少奇隨中共山東分局和八路軍115師師部轉(zhuǎn)移到這個村,借住在農(nóng)民熊方蓬的家中。劉少奇在這里廣泛發(fā)動群眾,指導成立了職工會,發(fā)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從劉少奇在大樹村的故事中,能得到很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啟示。
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溝通,建立思想認同
劉少奇了解到大樹村的“雙減”運動(減租減息)開展得不太好,是源于以熊老七為首的封建勢力還相當囂張。熊老七霸占良田、欺壓貧雇農(nóng),還勾結(jié)漢奸武裝為自己撐腰,村民敢怒不敢言。劉少奇決定發(fā)動群眾一起攻下熊老七這座“封建堡壘”。劉少奇把“雙減”運動的積極分子熊方文請來做動員,他先以安源路礦工人團結(jié)戰(zhàn)斗取得罷工勝利的例子來啟發(fā)他,接著拿起桌子上的筷子,形象地比喻說:“一根筷子很容易斷,一把筷子就不易折斷了。”然后又問:“打人是伸著巴掌打重,還是握著拳頭打重?”熊方文說:“還是握著拳頭有力得多呀。”
在劉少奇的啟發(fā)下,大樹村的貧苦農(nóng)民建立起第一個雇工組織——職工會,并向本村地主提出增加工資和減租減息要求。地主老財們非但不答應(yīng),還氣焰囂張,企圖鎮(zhèn)壓農(nóng)民運動。職工會組織了70多名長工扛著掃帚、鐵锨高呼“減租減息,增加工資”的口號,涌進熊老七的院中。熊老七不得不接受職工會提出的要求。后來,熊老七被斗倒后,職工會指導周邊十多個村開展“雙減”運動都取得了勝利。
劉少奇在分析大樹村的革命斗爭形勢后,把突破口放在積極分子熊方文身上,告訴他要改變?nèi)罕娨槐P散沙的現(xiàn)狀,就要把大家組織起來共同戰(zhàn)斗的道理??紤]到工作對象的文化程度和接受水平,劉少奇沒有講大道理或抽象的理論,而是先用安源路礦罷工勝利的例子,幫助群眾樹立斗爭信心,然后用“一根筷子容易斷”還是“一把筷子容易斷”“伸著巴掌打重”還是“握著拳頭打重”這樣貼近群眾生活的例子,把道理寓于淺顯易懂的比喻當中,讓工作對象豁然開朗。
從劉少奇的做法中可以看出,要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溝通,既不能是高高在上的官腔官調(diào),也不能是不接地氣的學生腔,更不能是不顧對象的自說自話。要多說群眾能懂的話,多說貼近群眾感情的話,多講群眾容易接受的道理,這樣就能與群眾在一個頻道上交流,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群眾的思想認同。
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jié)合,獲得價值認同
一個酷熱難當?shù)奈绾?,劉少奇帶著警衛(wèi)人員到村民熊守遠老人的菜園買菜。熊老爹正在摘黃瓜、栽小蔥、種青菜,忙得團團轉(zhuǎn)。劉少奇二話沒說,就幫著熊老爹一起干活。待把地里的活忙完了,劉少奇挑了幾樣蔬菜,然后從口袋里摸出一卷票子遞給熊老爹。熊老爹無論如何不肯要,劉少奇只好不再推讓,坐下和他聊天,聊了好大一會兒才提著菜離開。到了傍晚,熊老爹吸煙時從煙袋包掏出一卷東西,竟然是一卷票子!不久,劉少奇離開大樹村,臨行前還派通訊員給熊老爹送去兩袋小米。熊老爹百感交集,經(jīng)常向身邊百姓念叨劉少奇的好。
劉少奇熱情幫群眾干活,目的是讓忙碌的老人少在酷暑下煎熬,一直把活干完才買他的菜,而且一定要付錢,在群眾不收的情況下不是生硬地塞給他或者義正詞嚴地表達,因為畢竟是群眾的一番好意,但也不能夠無償獲取群眾勞動成果,所以他采取悄悄給錢的方式,既避免了尷尬,又幫助了群眾,更讓群眾深切體會到我們黨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作風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
從劉少奇身上可以看到,要讓群眾真心信服、愿意跟著走,光講大道理沒有用,還是要從一件件具體事情入手,維護好群眾的現(xiàn)實利益,從老百姓最關(guān)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問題抓起,腳踏實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既講道理又辦實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群眾總是渴望得到干部的關(guān)懷,干部只有熱心解憂、真誠付出,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讓群眾在價值上認同黨的干部,進而認同黨的政策路線。
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形成情感認同
在劉少奇來到大樹村之前,八路軍曾多次在這一帶駐扎。此時,115師師部和警衛(wèi)部隊又駐扎在大樹村和附近村莊。劉少奇非常關(guān)心部隊紀律,只要有機會總是找老鄉(xiāng)拉家常,聽聽大家對部隊的意見。一天,劉少奇找來熊方文,了解部隊遵守紀律的情況。熊方文一進屋,劉少奇便笑著迎上去說:“八路軍來了這么長時間,對老鄉(xiāng)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看法,能不能和我們聊聊?”熊方文說:“八路軍可好了,來到俺們村,打鬼子不說,空閑時還跟大伙一起干活、種莊稼……”劉少奇又說:“有不守紀律的、對老鄉(xiāng)不好的也要反映嘛!”熊方文擺擺手:“沒有,確實沒有!”劉少奇聽罷欣慰地笑了,還說:“有什么情況及時向我反映。”
劉少奇雖然地位和聲望很高,但他沒有在群眾面前擺架子,而是把自己與群眾擺在同等地位,以心對心、以情通情,真心實意聽取群眾的意見和想法,消除群眾的心理障礙。部隊紀律問題事關(guān)重大,群眾最清楚這方面的情況,所以他開誠布公請群眾提意見,歡迎群眾監(jiān)督,既是為了改進工作,維護隊伍良好形象和黨的作風,也是為了進一步融洽軍民關(guān)系,贏得群眾更多信任。
從以上故事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群眾,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多聽取群眾意見和呼聲,了解群眾愿望和疾苦;到群眾中去,撲下身子深入群眾,與群眾說真心話、做務(wù)實事,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此外,不但自己不能與民爭利,一旦遇到損害群眾的事情,還要堅決與之斗爭,使群眾避免受損,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
盡管干部與群眾職務(wù)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如果對群眾打官腔,講空話、套話和假話,群眾就會退避三舍;如果做虛功、辦假事、矯揉造作,群眾就會嗤之以鼻。只有對群眾建立真摯感情,以坦率的態(tài)度和誠摯的言行與群眾打交道,關(guān)懷體貼群眾、尊重信任群眾,才能推倒與群眾之間的心理圍墻,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創(chuàng)造出互相信任的氛圍,建立起深厚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
(作者系中聯(lián)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