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相繼在上海和嘉興南湖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黨的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確定了黨的中心任務、黨組織的領導機構。自此,中國共產黨正式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中國革命迎來了新的領導力量、有了新的思想綱領、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也正因這種領導力量、思想綱領、群眾基礎,中國共產黨具備了顯著的政治優(yōu)勢與先進性以及成長、發(fā)展的基礎,并始終代表著中國社會進步的潮流。
在黨的一大的基礎之上,黨的二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對黨員條件、黨的各級組織和黨的紀律作出具體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的政黨特征越來越充分、全面了。黨的政治、組織不斷發(fā)展,就為黨領導工人運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為黨的領導作用的發(fā)揮,中國的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有了以工人運動為代表的無產階級意識的覺醒,中國社會的能動性、自覺性就大大增強了。
黨的三大確定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策略,為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社會基礎。中國共產黨依托國民黨領先的政治優(yōu)勢、已有的政治環(huán)境和條件,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廣泛地加入中國革命的實踐之中,廣泛接觸到中國社會的各個地方,迅速獲得了組織上、思想上、政治上甚至軍事上的成長。也是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運動開始從工人運動逐漸向農民運動擴展,中國共產黨正式走近中國社會的主流群體,在農民中進行廣泛的社會革命運動。可以說,我們黨在這一時期的成長、發(fā)展是比較快速的。
黨的四大對中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探討,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在關于工農聯盟問題的討論過程中,黨在思想上、組織上進一步成熟起來,繼而把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的社會基礎越來越充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