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5個孩子,10年,實驗結果出來了。12月14日,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在北京用一組數(shù)據(jù)介紹了他們的發(fā)現(xiàn):最初,這些貧困農村的孩子“各方面”都低于同一地區(qū)的城市同齡人——語言認知水平大致相當于后者的60%,記憶水平相當于后者的20%;3年后的測試顯示,“他們在追趕”,追到了80%;到了2019年,他們在學習能力、認知發(fā)展、社會情感等方面,已與城市同齡人相差無幾。其中年齡最大的孩子已經升入高中。(12月16日《中國青年報》)
由于多種原因,學前教育仍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對于貧困地區(qū)的孩子來說,如何擺脫困境補上與同齡孩子受教育的“短板”,最大程度地縮小同一地區(qū)的城市同齡人的差距,是最為關鍵最現(xiàn)實的重要課題。從2009年起,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qū)開始了公益性的試點項目——“山村幼兒園”,向處于學前教育空白區(qū)的偏遠農村3-6歲兒童提供免費學前教育。用10年時間,進行一個大型社會實驗,追蹤這些孩子的成長,為教育如何幫助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事實表明,智力扶貧“補短板”要出“實招”練“硬功”。
智力扶貧不僅關系家庭命運。我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有0至6歲兒童約2000萬,相當于一個中等人口國家規(guī)模。平時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報道中的“起跑線”來看,這是處境極為不利的一些孩子:物質匱乏之外,54.47%是留守兒童、18.9%來自單親家庭,比例都超過城市對照組孩子的3倍。從這一角度來看,“起跑線”很大程度是指學前幼兒教育。誠如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有關人士所言:“如果說他們現(xiàn)在沒有這個機會,10年以后、15年以后、20年以后,他們就是新的貧困人口”。這就是說,智力扶貧對于幼兒教育來說,所解決的既是現(xiàn)實問題,從長遠看更是一個地區(qū)乃至國家消除代際貧困的長遠大計,必須高度重視,切實抓緊抓好。
智力扶貧要出“實招”練“硬功”。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短缺,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為73.1%,距離2020年達到80%的目標還差近7個百分點,仍要努力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yōu)質發(fā)展。破解這個難題需要政府實施公共政策,不能讓貧困地區(qū)孩子受困于留守、受困于單親、受困于低收入。最現(xiàn)實最基本的就是讓貧困地區(qū)幼兒教育有人管,補上“短板”后,這些貧困孩子將來成為新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本,可以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實施公益性的試點項目便是有益的破題。在公益性的試點項目實施中,志愿者充當了實踐探索的主力,在補“短板”上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如今志愿者李勝年已經在樂都區(qū)“山村幼兒園”服務了9年,他服務的孩子中,有的最初性格孤僻、怕生,有的暴躁、獨斷,他致力于幫助他們走向開朗、自信。這個過程是個慢功,也是個“硬功”,需要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并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效。
“山村幼兒園”這個公益性的試點項目,開啟了智力扶貧的新作為,十年間取得了明顯成效。這一實踐再次表明,智力扶貧只有進行時,還需要不斷加大力度,擴大覆蓋面,讓更多的志愿者“在背后推他們一把”,補上“起跑線”的“短板”,改變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命運、消除代際貧困就會有希望。(責編:于川;校對:劉媛)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9/1216/1070579.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