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需要大視野,大變局需要大治理。”近日,十九屆四中全會隆重開幕。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個承上啟下的關鍵年份,召開這次會議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非常及時,也非常有必要。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加強法治建設,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樹立法治意識。“懸衡而知平,設規(guī)而知圓。”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列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十九屆四中全會將“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列入主要議程,我們國家的管理方式經歷了一個從統(tǒng)治到管理再到治理的轉變,這一轉變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我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階段的必然要求。國家治理方式的轉變對領導干部治理思維、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領導干部作為機關單位的細胞和人民群眾的公仆,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堅定法治信仰,增強法治意識,帶頭尊崇、敬畏憲法法律和黨章黨規(guī)黨紀,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提升法治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zhí)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治理國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作用的,而有效的治理能力是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的保障。法治能力是現代治理的核心能力,領導干部要切實提高法治本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通過法治實踐,使法律外化于行,增強領導干部的法治自信。
堅守法治底線。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wěn)定的治理”。領導干部必須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執(zhí)行法律,帶頭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huán)境,堅決杜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堅決杜絕“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表態(tài)、拍屁股走人”,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責編:于川;校對:劉媛)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9/1030/1064562.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作者單位:中共高青縣委組織部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