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八步沙林場指出,新時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漢”這樣的當代愚公、時代楷模。要弘揚“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激勵人們投身生態(tài)文明建設,持續(xù)用力,久久為功,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
八步沙林場地處河西走廊東端、騰格里沙漠南緣。上世紀80年代初,這里寸草不生、狂沙肆虐,侵蝕村莊農(nóng)田。一代代林場人扎根沙漠、治沙造林,昔日漫漫黃沙變成如今郁郁蔥蔥。這不僅僅是六個人的故事,也不僅僅是六個家庭的奮斗,更不僅僅是三代人的夢想,這是人類探尋生存之路的堅韌不屈,是對大自然的莊嚴敬禮。在他們的奮斗歷程中,不只有對“綠色”的堅守,還有鏗鏘有力的“紅色”誓言,無怨無悔的“黑色”印記。他們不僅把自己“埋”進沙漠,還立下父死子繼的誓約;他們子承父志、世代相傳,共織一個綠色夢。
“在合同書上摁下紅指印”,這“紅色”是誓言,更是挺身而出、篤實前行的熠熠初心。
“一夜北風沙騎墻,早上起來驢上房”,一年四季8級以上的大風要刮10多次,沙漠每年以7米多的速度向南推移,“我們共產(chǎn)黨員不帶頭,讓誰來干”,為了保護世代生活的家園,“六老漢”立誓,要用白發(fā)換綠洲。面對茫茫沙漠,他們節(jié)衣縮食、拼命堅持,把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落實到篤實前行的行動中;面對肆無忌憚的大風,他們堅定信念、反復摸索,把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寫入廣袤的沙漠里。黨章規(guī)定“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chǎn)主義覺悟的先鋒戰(zhàn)士”,黨員必須“在生產(chǎn)、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范作用”。廣大黨員干部要把踐行入黨誓詞作為終身必修課,樹立“在其位、謀其政、成其事”的責任意識,始終想在前、沖在前、干在前,把黨性修養(yǎng)過程轉(zhuǎn)化為為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懈奮斗的奮斗歷程,在為黨為民中充分發(fā)揮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
“不信你去看,他們的臉都很黑”,這“黑色”是執(zhí)著,更是不畏艱辛、矢志不渝的艱苦奮斗。
八步沙林場有六個護林站,只有20多人,挨個走一圈需要一周時間。最遠的治沙點距離林場80多公里,夏天往返一趟曬得和煤球一樣黑。“想要把沙治好,這些都是應該做的,沙區(qū)生活的人不都這樣嗎?”“黑”是他們對治沙事業(yè)的執(zhí)著,“黑”是他們對艱苦環(huán)境的淡然。奮斗是艱辛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沒有艱辛就不是真正的奮斗。保持艱苦奮斗,不僅意味著在物質(zhì)層面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生活作風,更意味著在精神層面保持著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思想態(tài)度。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偉大夢想,必須要堅持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必須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廣大黨員干部要敢于迎難而上,在艱苦奮斗中凈化靈魂、磨礪意志,在艱苦奮斗中奮力拼搏、砥礪前行。
“八步沙的精神一定能讓更多的沙丘變綠”,這“綠色”是堅守,更是義無反顧、前赴后繼的使命擔當。
38年來,八步沙三代人接力治沙,為沙漠披上點點綠裝。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三代“治沙愚公”誓與“沙魔”斗爭到底。“我們要繼續(xù)北上,將沙漠范圍一步步縮小。以前這里是沙海,以后咱這里就是花海。”花兒長出了花骨朵,綻放出青春的光芒;樹苗冒出了綠芽,蘊含著生命的力量。在八步沙人眼里,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今天種活一棵樹,明天就會種活千萬棵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yè),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歷史是不斷向前的,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著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實現(xiàn)美麗中國夢,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保持堅強的政治定力和勇于擔當?shù)木駳飧牛回撋厝A、不辱使命,把自己的夢想融入人民實現(xiàn)中國夢的壯闊奮斗之中。(責編:于川;校對:劉媛)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9/0829/1056472.shtml(轉(zhuǎn)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經(jīng)濟和商務局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