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元融合的文化空間
第一類是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的功能多元化。比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除了原有的本體功能外,還增加了更多元的服務居民文化活動的功能,像電影、文化展演、專家講壇等,形成多元融合的特點。近年來,還有一些新型的書店形式,對推動北京文化空間的塑造起到了一定作用,像北京新華書店功能提升,建設24小時書店,兼有文化休閑功能。打造“悅讀北京”城市書房。
第二類多元融合的文化空間是以咖啡館為載體的文化空間。2018年12月故宮角樓咖啡館正式營業(yè)了,標志著故宮文化空間的類型和功能上又增添了一項新的功能。
咖啡館作為多元融合的文化空間在北京從2012年到2018年呈現了急劇擴張的態(tài)勢。通過以咖啡為主題詞的微博數據的大數據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到,咖啡館一方面與歷史文化街區(qū)形成有機聯系,另一方面也與眾創(chuàng)空間形成有機聯系。所以,對于咖啡館的功能來講,不僅僅是喝咖啡,而是還兼有了文化多元融合的功能。同時,對咖啡館為主題詞的微博數據詞進行分析之后,我們發(fā)現它也是地方文化特征符號化的表征,不同區(qū)域的咖啡館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比如,在798地區(qū),藝術、創(chuàng)意成為主題;望京則體現了外來文化的影響;而中關村、金融街、CBD等地,我們看到了創(chuàng)意、靈感以及對安靜的訴求。
通過以上三個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北京城市文化空間的塑造具有多元、多樣、廣度和深度的特點。所以,我們對城市文化空間的塑造要基于不同區(qū)域的文化活動以及人們的文化訴求,同時也要結合現有文化空間條件以及再利用的政策導向,進一步塑造和提升我們的城市文化空間。
通過與大家的分享和交流,我們可以看到:城市文化資源是人類文化中能夠傳承下來,可資利用的那部分內容和形式,是人們從事文化生活和生產必須的前提準備,是人類勞動創(chuàng)造的物質成果及其轉化的一部分。文化產業(yè)的中心任務是將有限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有用的文化產品,包括文化實物產品、文化服務產品及其衍生形態(tài)。文化資源有效整合與創(chuàng)意開發(fā)利用的根本目的是形成具有:精神感召力、社會凝聚力、市場吸引力、思想影響力、心理驅動力的優(yōu)秀文化產品。城市作為一個空間實體,既具有生產功能,也具有消費功能,更具有文化功能,文化資源有效整合與創(chuàng)意利用的最佳載體就是城市,而城市復興與空間再生產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活力的有歷史文化延續(xù)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城市,這是人們真正需要的城市,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