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關系提供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關系。”這是改革開放40年來形成的基本經驗之一,為我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指導。
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至關重要,能否正確處理這一關系直接關系到改革開放事業(yè)的成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我們黨正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地揭示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三者的辨證關系:發(fā)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改革是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動力,穩(wěn)定是改革發(fā)展的前提和保證,三者是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在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關系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fā)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tǒng)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為重要結合點,既在社會穩(wěn)定中推進改革發(fā)展,又通過改革發(fā)展促進社會穩(wěn)定。
我們黨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關系的實踐中,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相結合,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tǒng)一,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既鼓勵大膽試、大膽闖,又堅持實事求是、善做善成,確保了改革開放行穩(wěn)致遠。”
第一,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同尊重人民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結合起來。這是我們黨對“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這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正確認識的來源和檢驗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yè),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改革開放40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主體,人民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是改革開放的基本動力;改革開放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全體人民群眾發(fā)揮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取得的;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我們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楚看到,改革開放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的優(yōu)勢;黨的正確領導直接關系到改革開放的成敗。因此,我們如果不能把尊重人民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同加強黨的領導很好地結合起來,就難以形成推動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也難以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
第二,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tǒng)一的。”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深刻證明,注重頂層設計有利于從總體把握改革方向,防止出現全局性錯誤,盡可能少走彎路,保證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摸著石頭過河”有利于避免改革的盲目性,防止因情況不明、舉措不當引起的社會動蕩,保證改革健康有序推進,維護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
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都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fā)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創(chuàng)造。鼓勵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對必須取得突破但一時還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采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看準了再推開,這是推進改革的一條基本經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改革全局,統(tǒng)籌謀劃、科學組織改革試點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我們黨正是通過既加強宏觀思考、頂層設計,又鼓勵大膽實驗、大膽突破,才不斷把改革推向深入,經濟社會發(fā)展才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
第三,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tǒng)一。這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證明,我們只有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tǒng)一,才能正確把握改革開放的方向,找準改革開放的著眼點和著力點,處理好一般和重點、當前和長遠等的關系,保證改革開放持續(xù)推進、步步深入。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都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既強調創(chuàng)新,又強調以問題為導向,因為改革都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因此,我們必須善于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的切入點,也就是發(fā)現群眾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再通過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fā)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
目標導向是一種倒推方法,就是從目標倒推到起點,以滿足實現目標為前提,倒推資源配置、時間分配,再與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方法手段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堅持目標導向,就是要注重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實際效果,要對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目標有清醒的認識。
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我們黨不僅制定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目標,還制定了改革的六大領域,即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文化領域、社會領域、生態(tài)文明領域、黨的建設領域的具體改革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在這種目標導向的改革方法的指引下,我們的改革才得以不斷深化,取得巨大成績。
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闡述了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tǒng)一的基本原則:“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tǒng)一,既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倒推,厘清到時間節(jié)點必須完成的任務,又從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順推,明確破解難題的途徑和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個方法,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戰(zhàn)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現在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時間有限,任務十分艱巨,這就需要我們采取非常有效的方法去解決所有的困難和問題,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第四,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既鼓勵大膽試、大膽闖,又堅持實事求是、善做善成。先試點實驗,再總結推廣,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一條重要經驗。黨中央在推出任何一項改革開放的重大措施時,從來都是十分慎重的,主張對一些把握還不充分卻又必須推進的改革,必須大膽探索、試點先行、形成經驗后再全面推開。
改革決策和方案的形成與提出,是一個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的過程;是一個在實踐中探索、實驗,獲得初步方案,再到實踐中檢驗和完善的過程。改革開放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偉大革命,其過程就是大膽探索和破舊立新的過程,思維突破和對各種不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體制的否定和變革,必然會引起巨大的爭議,遭遇到很大的阻力。因此,改革開放決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而必定是充滿風險和斗爭的過程。沒有大膽試、大膽闖,就不可能有改革開放的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鼓勵上海“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當好標桿,對照最高標準、查找短板弱項,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亮明我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tài)度。”
在鼓勵大膽試、大膽闖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堅持實事求是、善做善成。這就是說改革開放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fā),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用改革精神提高改革執(zhí)行力,善做善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確保各項重大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因此,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既要敢為天下先、敢闖敢試,又要積極穩(wěn)妥、蹄疾步穩(wěn),把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統(tǒng)一起來,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變、力度不減,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行穩(wěn)致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