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習貫徹黨紀處分條例 增強黨性修養(yǎng)
要增強黨性修養(yǎng),就要加強紀律修養(yǎng),一方面是講責任,另一方面是講修養(yǎng)。
(一)明確自身責任
第一,責任重如泰山。《中國共產(chǎn)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規(guī)定,黨的地方委員會對本地區(qū)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實行全面領導,對本地區(qū)黨的建設全面負責。這五個全面領導、一個全面負責,體現(xiàn)的就是責任重如泰山。
第二,責任是凈化政治生態(tài)、營造良好從政環(huán)境的要求。當不正之風橫行時,當腐敗活動猖獗時,我們黨員領導干部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強化責任擔當,當好政治生態(tài)的“防護員”,在凈化政治省泰中充分發(fā)乎作用。
第三,責任是老百姓的殷切期望。廣西南寧市某期《向人民承諾——電視問政》節(jié)目上,一名群眾給縣委書記和副書記送上了4個“蒼蠅拍”。書記們紛紛表態(tài),回去后要積極打“蒼蠅”,努力營造南寧政治生態(tài)的“綠水青山”。責任就領導干部而言,是態(tài)度,是堅決懲治違法亂紀行為、維護群眾利益的決心。
(二)加強紀律修養(yǎng)
加強紀律修養(yǎng),主要是“三律”,即自律、他律和律他。
第一,自律,打鐵還需自身硬?!吨袊伯a(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要求黨員領導干部要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那么,廉潔的魂是什么?利益。馬克思曾說過,“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利益就有利益沖突,有利益沖突就有不正之風、違法亂紀的現(xiàn)象。怎么解決?曹植在其詩中講到,“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什么意思?一位正人君子在經(jīng)過瓜田的時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彎腰去提,不然容易讓人懷疑你偷瓜;走到李子樹下的時候,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帽子,否則很像是動手去摘李子。這就是說,我們做工作時,要懂得主動避嫌。
利益沖突,其含義是,我們所掌握的公權力,只要對個人利益、家庭利益、單位利益產(chǎn)生消極影響,那么利益沖突就出來了。其條件有兩個,一個是掌握一定公權力,一個是存在著最大公共利益之外的其他利益。什么是最大公共利益?就是全中國人民的利益,任何利益都不能凌駕于人民的利益。黨章規(guī)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這是應然,但應然不是必然,也不是自然而然。所以,我們要加強紀律建設,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努力把應然變成實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