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走訪慰問,是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體現(xiàn),本意是為送溫暖、聽民聲、解民憂,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但現(xiàn)實中,個別領導把走訪慰問當成了“趕場作秀”,流于“放東西,握握手、聊兩句、拍張照、起身走”的“規(guī)定動作”,幾分鐘走完一戶,閃光燈亮個不停,儼然“拍照交差”,不僅沒能拉近干群距離,反而使群眾對干部作風產(chǎn)生質(zhì)疑,使溫暖變了質(zhì)。
“走”出作風,避免“擺拍”。有些地方在走訪慰問前,不僅要提前“海選”出“良民”、對好“臺詞”,還要精心打造“觀光路”“干凈房”,歡天喜地的列隊歡迎,事后再將圖片作為領導干部親民痕跡和工作政績進行宣揚。一幅幅看似充滿親民氣息的照片,不過是形式主義的“寫真”罷了,這樣的走訪,群眾怎能不反感?領導干部要把“走訪不作秀,慰問不擾民”作為“不二鐵律”,不搞“他人代勞”,杜絕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不追求形式、不擺花架子,輕車簡從,決不搞層層陪同和接待,盡量不打擾群眾休息、不耽誤群眾家事。只有以群眾方便為方便,以群眾舒適為舒適的走訪,才能贏得群眾的真心點贊。
“走”出態(tài)度,避免“尬聊”。走訪慰問要做好慰問群眾信息梳理工作,多看看資料、多問問當?shù)胤鲐毟刹?,充分了解被慰問對象的家里情況、實際困難、致貧原因、主要訴求和可整合用于幫扶的政策等,分門別類、區(qū)分對待,甚至提前想好除物資救濟、資金救助之外的其他幫扶措施,以便在走訪慰問時做到按需送溫暖、精準搞幫扶。如此擺正態(tài)度,才能送出真情實意,送出雪中之炭,送到群眾心坎上。
“走”出真情,避免“觀光”。“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每年新春,習近平總書記都會深入基層,看望當?shù)氐睦щy群眾,緊緊拉著鄉(xiāng)親的手,坐下來促膝長談,還會揭開鍋蓋看看做了什么菜,摸摸被子是否厚實保暖,看看房子是否結(jié)實牢固……各級領導干部要對標習近平總書記的親民愛民情懷,擺正心態(tài)、身入心至,始終秉承“暖心”理念,摒棄官話、套話。借慰問的契機,將黨和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一并宣傳到戶、宣傳到人、入腦入心,了解困難群眾對“精準扶貧”的認識和意見,及時掌握群眾的合理訴求,傳遞出黨和政府的政策關切和人文關懷。
“走”出實效,避免“假慰問”。承諾群眾的事情一定要有“回音”,一時辦不了的事情也要實事求的跟群眾解釋清楚,不可將群眾的訴求置之腦后。如果群眾翹首以待、左等右盼,卻遲遲得不到反饋,這樣“拍屁股走人式”走訪不僅達不到效果,還會寒了群眾的心。俗話說“易救一日急,難解百日窮”。走訪慰問不能“一慰了之”,要以解難題為根本目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一張藥方用到底”。有的群眾是暫時困難,要及時送上物資,幫助解決眼前問題;有的群眾是缺乏一技之長、有脫貧愿望的,要加強技能培訓,送致富信息、技術和項目;有的群眾喪失勞動能力、重病纏身的,要送醫(yī)送藥,減輕醫(yī)療負擔。只有針對不同困難“對癥下藥”,才能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問題,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溫暖。
走訪慰問不能“走過場”,而應成為溫暖關懷的傳遞場、惠民政策的宣講場、意見建議的收納場、化解民憂的和諧場,實實在在地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活困難,過個舒心幸福年。如此,才是走訪慰問的真諦。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9/0203/1033086.shtml(轉(zhuǎn)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p>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縣委組織部)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