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我到基層調研,總能聽到類似的聲音:“現(xiàn)在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身兼數(shù)職是常態(tài)”“單位年年鬧‘人荒’”……不知何時起,缺兵少將、人手不足,已經成了不少基層的“典型癥狀”,由此而衍生的基層“人才荒”“新老斷層”等現(xiàn)象更是讓廣大基層年輕干部深感壓力。而當真正走到基層工作崗位,與基層年輕干部深入交流,會發(fā)現(xiàn)在“人才荒”的表象之下,還存在一種“心慌”。
有的年輕干部在一線崗位摸爬滾打多年,長期處于“5+2”“白+黑”的高強度工作環(huán)境中,然而“扎根”之后,卻看不清“出頭”之日,因此心神難安;有的則是一心只待“鍍金成功”,碌碌無為、心浮氣躁;也有的年輕干部是被層層“責任狀”壓得不堪重負。如果說“人才荒”是一些基層單位所面臨的“皮外傷”,那“心慌”則可能成為“內傷”。
要破解基層的“人才荒”難題,關鍵還是要從頂層設計著手、向實處細處發(fā)力,全方位提升基層的吸引力、保障力、創(chuàng)新力。要讓基層年輕干部“扎根蹲苗”的同時,充分享受到政策和制度的“陽光雨露”,真正讓“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在基層落地見效,讓基層年輕干部身安心也安。
在改革發(fā)展的浪潮中,最需要的是堅定者、實踐者和奮斗者,而于基層年輕干部而言,要更加深刻地審視自我選擇和自我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講,選擇了基層就意味著選擇了“負重前行”,踏入基層,就意味著要背負著期待、考驗和挑戰(zhàn)堅定地走下去。基層年輕干部要如鋼釘一般牢牢地“釘”在崗位上,耐得住磨,坐得住鎮(zhèn),穩(wěn)得住心。找準自己的初心,認同自己的追求,堅守自己的理想,才能保證無論是經受怎樣的打磨與考驗,都能夠時時勇敢、堅定、從容,道路也會越走越寬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