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輝 藝術設計策展人
一、中國傳統(tǒng)手工美學的靈魂——簡與實
我們從喝水的杯子講起。當你看到青花瓷的茶碗,就知道是喝茶用的。但是看到另一個,我們會覺得這是喝咖啡的咖啡杯。為什么喝茶要用茶杯,喝咖啡要用咖啡杯?這兩種不同的器物,代表著什么樣的生活狀態(tài)和生活品味呢?同樣是“喝”,由于不同的器物所承載的生活文化不同,它會帶來不同的認知。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人們家里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杯子。
小到生活用品,大到建筑物,比如我們的房子,它不僅僅是鋼筋水泥構成的空間。古人云:“當其無,有器之用。”什么意思?建筑設計的最高境界不是外觀,而是“無”。也就是說,能為我們所居、所使用的空間才是真正的空間,這樣的空間設計才是最好的設計。
2011年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我們評選出的最高獎項叫“經(jīng)典設計獎”,這個獎頒給了天安門觀禮臺,是由已故的著名建筑師張開濟先生設計的。他在五十年代采用極簡主義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天安門城樓這個歷史建筑。這種甘當“配角”的建筑設計思想,到現(xiàn)在也是國際建筑設計的重要思想。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好,建筑設計的作用非常重要。
我們思考一下,設計和創(chuàng)新對于我們這個國家,應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我先從中國古代的民間設計來談一談看法。中國古代是農(nóng)耕時代,古人生活中的所有器物都是經(jīng)過設計的,盡管有人認為現(xiàn)代設計的概念應該是從工業(yè)文明之后形成的,但實際上從整個人類文明史和生活文化史的角度來講,所有為人所用的東西,都是人類創(chuàng)造、設計的智慧與成果。比如,石器時代,從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都不是隨意為之的。你看到的那些石斧、各種石器,都具有工具用途,很符合人體工程學。盡管當時的原始人沒有按照現(xiàn)代意義上的人體工程學設計器物,但人類本能的創(chuàng)造性為我們的設計開啟了一扇窗。
竹簍、竹筐大家很熟悉,它們不僅編織得很好看,而且都有實際用途。正是這種真正有用的設計,才使我們對生活美學有了最基本的判斷與要求。換言之,“器用為美”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概念。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