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剛進家門,父親就對母親說:“中午你做幾個下酒菜,把老大老二叫過來,咱們一塊吃飯說說話。”聽完這話,我和父親對視一笑。這下酒菜,我從小就聽父親經常說。幾十年過去了,母親準備的下酒菜也算是見證了我們家的變化。
父親和母親都是好客的人,農閑時街坊四鄰都喜歡來我們家聊天。他們有時會來問問父親關于某件事的看法,有時也會來和父親聊聊新鮮事。因此,父親和母親不習慣住在城里。聊到盡興時,父親便會跟母親說:“弄幾個下酒菜,中午讓老楊兄弟在家里吃飯。”其實父親并不是貪杯的人,酒量也不大,只是在鄉(xiāng)俗里“無酒不成席”。我小時候,家里不富裕。每次,母親只能去小菜園摘點自家種的蔬菜,準備下酒菜。有幾年,家里經濟困難,收成不好,家里的小菜園也沒什么菜。有一次,母親去小菜園摘了一把青辣椒剁碎了,拌上鹽做成下酒菜,父親和他的朋友便愉快地吃了一頓飯,這就是窮樂呵吧。那幾年誰家也不富裕,能吃上菜就算不錯了。
如果到了冬天,下酒菜就更簡單了。酸白菜是父親和他朋友們的常見下酒菜。那時,每到冬天,家家戶戶都要儲存大白菜準備過冬,母親還用缸泡上一些大白菜制作成酸白菜。等有客人來時,撈出酸白菜,滴幾滴香油,再根據口味澆上辣椒油,就成了一盤美味的下酒菜。到后來,家里用蜂窩煤燒煤爐子,把白菜和豆腐放在鍋里架在煤爐子上燉,就可以吃上熱氣騰騰的“火鍋”。三五個朋友舉杯暢談,倒也快樂。
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村里老百姓經濟條件開始好轉起來。再有老朋友來,父親就會去小賣部買少量新鮮的魚和肉,然后遞給母親:“做點下酒菜,中午我和他張叔喝幾杯。”母親笑呵呵地進了廚房。不一會兒,攙著肉和魚的菜就上桌了。有了魚肉香,幾個人圍坐在桌上,不亦樂乎。
時代在變,母親準備的下酒菜也在變。我參加工作以后,父親和母親更是和他們的朋友們走動頻繁了。兒女都在外面,老人之間就只能抱團取暖了。聽母親在電話里常說,有的時候,會有父親的老朋友站在院子里喊:“老馬,中午有沒有下酒菜,咱倆喝兩杯?我?guī)Я藘善亢镁?,我兒子從廣東帶回來的。我一個人也喝不著,過來找你一起嘗嘗。”父親忙著遞煙,而母親則接過話:“冰箱里都是現(xiàn)成的菜。你倆聊著,我去準備下酒菜。”等飯菜上桌,葷素搭配,色香味俱全,真是一桌豐盛的下酒菜。
更可喜的變化是,過去冬天下酒菜比較單一,現(xiàn)在冬天除了大魚大肉之外,還有一些反季節(jié)蔬菜。想吃的菜,在市場和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賣。父親和朋友在飯桌上感慨萬分:“我們都是過苦日子出身的,誰成想改革開放幾十年發(fā)展得這么快。過去冬天吃白菜,現(xiàn)在冬天吃黃瓜。天天都像在過年。”
不過,最近兩年,我發(fā)現(xiàn)父親的下酒菜又有新變化了。有一次回到家,父親按照慣例讓母親給我們做幾個菜。父親說:“給孩子們做點真正的農家菜。”我故意說:“爸,吃這些咋喝酒???”父親一本正經地說:“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民也開始注重健康與養(yǎng)生。這些菜都是我和你媽自己種的,專門給小孫子吃的。”吃著母親精心準備的農家菜,我和兒子開心地笑了。我說:“咱們家這下酒菜里有大文章,這菜譜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巨變啊。”全家人紛紛點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