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資料說,端午節(jié)采露水擦臉擦眼,目的是希望殺死五種毒蟲。在古人看來,端午是毒日、惡日,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沒之時,需要用各種方法來提防遭受五毒之害,所以便有了各種各樣的求平安、避邪祛災的習俗,拉露水的本意與抵御五毒有關。那混合了鄉(xiāng)野多元素氣息的露水,誠然不會像人們所期待的那樣神奇,但就大多數(shù)人至少對健康人群而言,的確有著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尤其那種以具有藥用價值的花草為原料泡制出的露水,是真正意義上的“花露水”,既可預防蚊蟲叮咬,亦有著消炎止癢作用。古樸的習俗,體現(xiàn)了鄉(xiāng)野百姓對大自然的尊重與認識,在醫(yī)學不發(fā)達的古代被奉為神明,也是合理的、自然的。
“五月五,過端午。拉露水,插艾蒲。吃粽子,系五索。戴個荷包香馥馥。”故鄉(xiāng)這首過端午歌謠,不知已經流傳了多少年。如今,拉露水盡管依然烙印于我輩人的記憶之中,但在故鄉(xiāng)的后生代間卻早已成了“爺爺奶奶的故事”,鮮有人知曉鮮有人說了。于是,每每想起它,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隱痛。
是對舊俗的眷戀?還是故園情結使然?我說不清。但沉淀于其中的,那肯定是一種鄉(xiāng)愁,一種“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的不死欲望。它讓我雖找不到人訴說和重溫,但情感上卻總是割舍不斷,時常像追憶親人一樣想念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