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夏季我公出到塞班島(當時我持有的是因公普通護照)。塞班島是太平洋北瑪利亞納群島的首府,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二戰(zhàn)后屬美國托管。當時去那里的日本人是最多的,所以在那里日語是第一語言,其次是韓國和歐美人,中國人還很少,我們國家也沒有航班直達,需要先到香港再從香港坐飛機到塞班島。
我原準備在那里辦完事再旅游兩天就回國。后來因為國內有急事需要更改機票的日期提前回國。可是在更改機票時碰到了至今讓我銘記心頭的“痛”。因為地方小,買機票變更機票都要到機場售票處辦理,當時我前面有四個人,等我排到時后面能有十多人。我和工作人員說想把機票的日期更改為提前三天,她說可以,可是在她拿我的護照輸信息時卻說,這個航班你不能做,我問為什么?她不回答就把我的護照和機票退給我去接我后面也是亞裔面孔的人的護照,我掃了一眼那人的護照,是菲律賓護照。巧的是我聽那人和工作人員說也是更改和我一樣的航班,而工作人員非常爽快的答應了。我覺得尊嚴受到了侵犯,火氣也上來了,我邊從工作人員的手中把菲律賓人的護照拿下,確切的說是搶下放在一邊,邊說:“我的事情還沒有解釋清楚為什么就受理下一個人?請您解釋清楚為什么不行!”,她看了我一眼又拿起我的護照看看,然后轉身到旁邊的房間去了。一會兒出來,非常客氣地對我說:“抱歉,這個航班經停關島,您的護照不行。”我明白了因為我的護照沒有美國簽證,在眾目睽睽之下,當時的心情即沮喪又氣憤,那個工作人員的態(tài)度更像在我的心里扎了一根刺,郁悶!
時隔十年我再次踏上塞班島。島還是那個島,島上的人確有了質和量的變化。
首先國內有了直達塞班島的航班,也不用簽證,基本都是包機去塞班島,島上到處都能看到我們的同胞,反倒是歐美人,日本和韓國人沒有量的變化。變化更大的是所有的商場,銀行,餐廳,酒店不但都有會中國話的服務人員,并且到處都有中文的告示牌,服務態(tài)度也極好。更讓人自豪的是在辦理通關手續(xù)時,海關的人只要看到是持有中國護照的游客一律走特殊通道,通關的速度非常快,和我第一次去時真是天壤之別。
這一切的改變都源于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和自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