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之“德”:毛澤東同志評價他是“人民的光榮”(2)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朱德之“德”:毛澤東同志評價他是“人民的光榮”(2)

1937年9月27日,他在給親人的家書中說:“我為了革命保持革命良規(guī),從來也沒有要過一文錢,任何閑散人來,公家及我均難招待。革命辦法非此不可。”當得知老家的生母和養(yǎng)母都已80多歲,生活非常艱難,只好給同學戴與齡寫信求援:“我數十年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我以好友關系,向你募二百元中幣”,請求速寄家中,并申明“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你作捐助吧!”

朱德自始至終都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頭,生活上克勤克儉、清正廉潔,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他強調:“我們一切力量都出于群眾身上,一切辦法也都由群眾創(chuàng)造出來。”所以,毛澤東同志評價朱德是“人民的光榮”。

嚴私德

新中國成立后,朱德曾多次尖銳地批評一些領導干部,因為他們居功自傲。他本人對中國革命的巨大貢獻是眾所周知的,卻總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處處將一切功勞都歸于黨、歸于毛澤東同志、歸于戰(zhàn)友、歸于廣大人民群眾,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公仆、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

1949年底,他的家鄉(xiāng)四川省儀隴縣有幾十位鄉(xiāng)親一起走出大巴山,來到重慶,準備去北京看望他,也就是想投奔他。朱德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刻告訴重慶的領導:要做好工作,動員他們盡快回去勞動生產,一個也不要來,一個也不要見。后來,賀龍?zhí)嬷斓陆哟诉@批鄉(xiāng)親,又把他們送回了老家。

當然朱德也不是這么不近人情,為了報答家人支持他讀書和革命的恩情,決定讓家族每戶送一個小孩來北京求學。后來共有十幾個孩子來京住在他的家中,朱德用自己的工資供他們讀書,撫養(yǎng)他們長大成人。

1951年朱德65歲壽辰,儀隴又派人到北京看望他,這次見著了??赐?,他們還代表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把縣城遷到朱德的出生地馬鞍場,二是把儀隴縣改名為朱德縣。朱德聽了趕緊說:“我不算英雄,只是一個戰(zhàn)場上沒有被打死的普通士兵,那些為革命犧牲了的烈士才稱得上英雄。”在他的堅持下,儀隴縣城沒有搬,縣名也沒有改。

1960年3月朱德終于回到了老家,但他得知當地政府要為他建一個“朱德同志舊居陳列館”后,他不同意,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后來改成了一所學校。用他的話就是“要讓更多的娃娃有書讀”。

朱德的女兒朱敏命運多舛,特別是二戰(zhàn)期間被德國法西斯俘虜,在集中營遭受非人迫害,卻奇跡般活了下來。朱德對她雖心存愧疚,卻公私分明。從參加工作之后,朱敏便離開了父親居住的中南海,住在北京師范大學的宿舍樓,一住就是40年。朱德的家教很嚴,要求他的后代做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而不是接“官”。他們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各自在普通的崗位做著平凡的工作。

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在報考云南講武堂的時候改名為朱德。正所謂人如其名,朱是赤、紅的意思,德是品德的意思。朱德的德行與日月同輝,他的名字也被美國著名作家斯諾解讀為“紅色的品德”。

責任編輯:葉其英校對: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