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表示,數字中國是一個包括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三位一體”的綜合體系,數字政府是這個體系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重中之重。大數據在城市隱患排查、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城市土石方調配信息化平臺、電子化政府采購等方面的作用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的關注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是城市發(fā)展研究方面的專家,今年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連玉明帶來的提案卻更多關注數字中國,他建議依托大數據打造數字政府。連玉明表示,數字中國是一個包括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三位一體”的綜合體系,數字政府是這個體系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重中之重。
“今年北京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指出‘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和企業(yè)少跑腿,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如何實現呢?就是打造數字政府。”說起數字政府,其實連玉明挺有發(fā)言權。在貴州省貴陽市掛職的4年間,他牽頭創(chuàng)建了大數據戰(zhàn)略重點實驗室,并以數據共享開放的理論研究和先行先試推動貴陽40多個部門數據的匯聚、融通和應用,數字治理已經成為貴陽大數據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2016年2月,貴州成為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qū);2016年12月,國內首個省級政府數據共享平臺“云上貴州”正式上線運行,2017年5月《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條例》正式實施……連玉明說,貴州省數字政府的解決方案核心只有三個字——“聚”、“通”、“用”。“聚”即“匯聚”,給大數據的匯聚打造“安身之所”;“通”即數據的共享交換,建立起數據交換標準、數據交換平臺和共享機制,讓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可以“跑起來”;有了“聚通”的基礎,才能實現“用”。
“各級政府部門掌握著全社會約80%的公共數據,但由于條塊分割、部門壁壘和技術障礙等影響,政府數據資源共享難度大,壟斷程度高,融合能力差,應用價值低。因此共享數據必須開放數據,這是打造數字政府的必由之路。”連玉明說。
連玉明根據貴陽經驗總結出打造數字政府的實現路徑:首先要有統一的數據標準,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數據資源開放共享,這是建設數字政府的關鍵。其次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市場監(jiān)管、城市管理、公共服務、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應用。第三是以數據治理倒逼政府改革,大數據時代,經驗決策向數據決策轉變,權力治理向數據治理轉變,要以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建立政務服務標準,優(yōu)化政務服務流程,促進政務服務渠道通、數據通、服務通、流程通、監(jiān)管通,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以數字政府助推法治政府、創(chuàng)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促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連玉明還表示,深化國家監(jiān)察體制改革,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jiān)察全覆蓋,不僅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更要把權力關進數據的籠子里,運用現代科技推動形成從“不敢腐”到“不能腐”的有效監(jiān)督機制,建立和完善大數據監(jiān)察和技術反腐體系,以此促進和深化監(jiān)察體制改革。
近年來,貴州省貴陽市運用“數據鐵籠”開展的反腐實踐就是有力的例證。“數據鐵籠”是以權力運行和權力制約的信息化、數據化、自流程化和融合化為核心的自組織系統工程。它通過優(yōu)化、細化和固化權力運行流程,確保權力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實現權力監(jiān)察和反腐工作從事后懲戒轉變?yōu)槭虑懊庖撸瑥母旧辖鉀Q了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問題。
從本質上看,“數據鐵籠”強調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實現權力流程數據化、權力數據融合化和權力運行監(jiān)察化,通過全程采集并記錄行政行為數據,全面監(jiān)控行政執(zhí)法過程風險,塑造天網之“籠”,把權力關進數據的籠子里,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實現監(jiān)察和反腐治理從“不敢腐”到“不能腐”的飛躍。
打造“數據鐵籠”要從群眾關注度高、權力尋租空間大的熱點領域著手,做到權力可分割、可度量、可計算、可重組、可規(guī)范,實現數據可公開、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蹤、責任可追究。形成權力數據自動采集、自動存儲、自動比對的自組織系統,從而提高風險控制的精準化和有效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