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另一種意義上的“身份證” (4)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家譜,另一種意義上的“身份證” (4)

流入尋常百姓家

明清纂修家譜成家族大事

進入明清以后,統(tǒng)治者繼續(xù)積極鼓勵家譜的纂修,康熙、雍正都曾號召纂修家譜,地方官員也熱衷于勸說百姓編修家譜,這使得家譜數(shù)量大增,甚至達到了沒有無譜之族的程度,纂修家譜成為家族生活的頭等大事。清代不僅漢人修譜,滿人也對修譜十分積極。由于清政府規(guī)定滿人襲爵、出仕都要查驗家譜,因此滿人修譜的積極性甚至比漢人還要高。

與宋代的家譜相比,明清時期的家譜體例更加完善,記事的范圍也更加廣泛,內容更加豐富,更加注重倫理教化的功能。家譜的內容一般包括祖先名字、世系、事跡、官職、得姓源流、遷徙情況、祠堂墳墓、族規(guī)家訓、人物傳記、藝文著作等。

隨著修譜的普及和人口的增加,明清時期家譜的規(guī)模越修越大,出現(xiàn)了“會千萬人于一家,統(tǒng)千百世于一人”的統(tǒng)譜,一部統(tǒng)譜往往匯集了十幾個省上百個支派的世系,蔚為壯觀。這種風氣一直延續(xù)到近代,其中1950年纂修的《吳氏大統(tǒng)宗譜》,奉太伯為一世祖,列入者竟達503支,計40冊,令人嘆為觀止。

不過,如此大規(guī)模的統(tǒng)譜,其世系的可靠性往往難以確認。這種通譜聯(lián)宗的風氣,與當時修譜過程中喜好依附名人的做法有很大的關系。與宋代家譜基本上都采用“小宗之法”不同,明清家譜大多采用“大宗之法”,追溯世系動輒幾十世,往往將歷史上的本姓將相名人一網(wǎng)打盡。

由于人們常常以通譜、聯(lián)宗甚至冒認名門望族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有一些貧困的文人竟然專以偽造譜牒為職業(yè),他們事先將各姓在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都開列出名單,當有人要他們纂修家譜時,便根據(jù)需要將這些名人編入家譜。這種做法的流毒很廣,現(xiàn)在存世的明清家譜中,唐宋以前的世系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名人,許多就是這樣編造出來的。

責任編輯:葉其英校對: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