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朝父親發(fā)火
年少不更事,不知道50元對父母來說是一個多么沉重的負擔(dān)——那時剛由供給制轉(zhuǎn)為工資制,父親是部級干部,母親是處級干部,他們每月工資也不太高,要養(yǎng)活全家8口人,還要補助生活更加困難的窮親戚們。全家平時也是節(jié)衣縮食,我們穿的衣服也是補丁摞補丁,大的穿完小的穿,一到月底經(jīng)常是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是父親和奶奶之間的一場嚴重沖突,才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那時我們?nèi)易≡跂|城區(qū)演樂胡同的一個四合院里。父母住北屋,有兩間小臥室,一間客廳。
南屋有兩間房,一間奶奶住,一間工作人員住。我們平時住校,星期六回家后“打游擊”住,有時在奶奶屋里擠,有時在北屋大客廳打地鋪睡。
一個星期天,奶奶來到客廳,對著父親大吵起來:
“萬里,我不是人???你那屋裝了窗簾,為什么不給我這屋裝?”
原來,公家為父親住的北屋裝上了窗簾,南屋沒有裝。奶奶發(fā)現(xiàn)了,就找父親責(zé)問。
父親說:“國家困難,我怕公家花錢太多了,所以沒叫他們給你那屋裝。”
奶奶又說:“那你沒有津貼呀?你用津貼給我買嘛!”
父親無言以對,連聲允諾,趕快用自己的工資為奶奶的房間安上了僅有一層白布的窗簾。
看到這一情景,我感到十分羞愧,真不該叫父母給我們買冰鞋,用這錢給奶奶買窗簾多好啊!這是有生以來我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看見奶奶對父親大發(fā)脾氣,責(zé)怪父親。從此,我再也不要求父母為我們買東西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