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從十八大到十九大,黨和國家在協商民主建設方面的幾個標志性文獻。這些文獻為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關于協商民主的決策奠定了基礎。
第一,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協商民主進行了充分論述。
十八大報告有一部分講的就是“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這里面講了幾個重要的觀點。一是要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其中“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到了。十八大報告還提出,通過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等渠道,就經濟社會發(fā)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fā)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更好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加強同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增強民主協商實效性。深入進行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積極開展基層民主協商。這段話充分論述了協商民主的任務。
第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豐富了十八大報告關于協商民主的內容?!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yōu)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fā)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構建程序合理、環(huán)節(jié)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拓寬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商渠道。深入開展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還提出,發(fā)揮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意見。中共中央根據年度工作重點提出規(guī)劃,采取協商會、談心會、座談會等進行協商。發(fā)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重點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各級黨委和政府、政協制定并組織實施協商年度工作計劃,就一些重要決策聽取政協意見。完善人民政協制度體系,規(guī)范協商內容、協商程序。拓展協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躍有序地組織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增加協商密度,提高協商成效。在政協健全委員聯絡機構,完善委員聯絡制度。此外,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還提出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民主協商,推進基層協商制度化”。
第三,《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強調“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構建程序合理、環(huán)節(jié)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也就是說,我們要把協商民主作為一個體系來認識。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