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理論品質,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思想光芒。拿起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思維工具,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致力于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偉大實踐當中,努力推動司法行政改革跨越發(fā)展、提檔升級、提質增效,是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職責使然、使命所在。
從認識論角度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神內核”,構筑司法行政理論研究和創(chuàng)新高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我國發(fā)展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新時代的司法行政工作也要立足于我國法治實踐和人民群眾法治需求的現實。2017年7月召開的全國司法廳(局)長會議提出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總抓手,統(tǒng)籌推進司法行政各項工作的總思路,要求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綱”總攬司法行政工作,把司法行政工作統(tǒng)籌、涉及的各類公共法律服務作為“目”,協調綜合發(fā)力,創(chuàng)新深化做好各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這是對門類繁多的司法行政工作在思路上的一次革新、在理論上的一次創(chuàng)新,是對人民不斷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的積極回應,也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高度契合和統(tǒng)一。各地司法行政部門要進一步組織理論研究部門,統(tǒng)籌全系統(tǒng)力量開展進一步研究,特別是政府購買法律服務和整個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際操作當中的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諸如政府購買法律服務項目清單、合同管理、第三方監(jiān)督和NGO的扶持培育等進行務實的、實操性的研究。同時,組織精干力量,著力各類前沿理論研究,促進理論成果的落地,轉化為推動司法行政工作跨越發(fā)展的強大理論指導和巨大力量源泉。
從方法論角度精準把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脈絡”,培育法治建設新動能。黨的十九大報告詮釋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體現了我們黨濃厚的人民本色和人民情懷,成為黨的十九大的“精神脈絡”。積極致力于全社會法治環(huán)境的營造,推動司法行政職能由“行政命令型”向“群眾需求型”轉變,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提供更加及時、精準、普惠的法律服務和保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司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精心打造法治陣地,形成具有特色的機關文化、校園文化、企業(yè)文化、居民文化、廉政文化等普法依法治理提檔升級工程,打造升級標準化法治文化示范建設重點項目,完善法治文化新產品創(chuàng)作激勵機制。二是深入開展多層次多領域法治創(chuàng)建活動,制定完善法治鄉(xiāng)鎮(zhèn)、法治社區(qū)和行業(yè)系統(tǒng)法治創(chuàng)建指導標準和考核指標體系,實施標準量化管理。
從實踐論角度積極致力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司法行政體制改革注入新動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標準。總體而言,我國司法行政體制改革各項任務深入推進,各項舉措落地生根,整體呈現出鼓點緊、步履實、成效顯的良好態(tài)勢,為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fā)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但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司法行政體制改革歷史遺留問題較多,需要大刀闊斧地依法推進,尤其是地方層面的司法體制改革,“規(guī)定動作”煩冗復雜,“自選動作”空間狹小,推動起來難度較大、涉及面廣,需要全系統(tǒng)全面出動、積極主動、上下聯動,各級領導干部需要牢固樹立法治思維、遵循要求主動作為、提質增效唯實而慰,推動司法行政體制改革順利開展,一步一個腳印解決影響和制約司法行政工作的體制機制問題,為司法行政工作跨越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矛盾論角度緊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矛盾“新水域”,激發(fā)普法宣傳教育提檔升級的新活力。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是對5年來中國發(fā)展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深刻總結,也是對40年來改革發(fā)展成果的歷史回應,更是對未來中國發(fā)展方向、發(fā)展目標的精準定位,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諸多新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還有待提高,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意識還有待提高,人民群眾運用法治方式維護合法權益、表達利益訴求的意識還有待提高,全社會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氛圍還不濃厚,這些都是普法宣傳教育需要解決的新矛盾和新問題。司法行政機關要把提高人民群眾法治素養(yǎng)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任務,落實國家機關“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激發(fā)普法宣傳教育提檔升級的新活力,把工作的主要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完善措施落實普法責任、加強督導提高普法實效、落實清單共建大普法格局上,同時在加強新媒體宣傳陣地建設、培養(yǎng)網絡信息技術人才隊伍、加強新媒體宣傳規(guī)范化管理上,抓常抓長、落細落小、提質增效,通過廣泛、持久、深入的法治宣傳教育,使法治成為人們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讓“看得見”的法治形式內化為根植于內心的法治信仰,讓全面依法治國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自覺信念和自覺實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