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天橋,我們沿著中軸線繼續(xù)往北走,就到了前門。在中國起名文化里,給小孩起名通常會有一個正名和一個乳名(即小名)。前門就相當于這樣一個小名,是老百姓給它起的俗稱。因為這個城門在皇宮前面,并且巍峨高大,所以管它叫大前門,這個叫法延續(xù)到今天又被逐漸簡化為前門。
前門的正名叫做正陽門,那么正陽門是什么意思呢?毛澤東同志曾說:“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正陽指得是上午的大好時光(太陽升起之后,10點到12點之間),有蒸蒸日上的寓意。正陽門得名于明朝正統(tǒng)年間,取“圣主當陽,日志中天,萬國瞻仰”之意,因此蔡奇書記說“中軸線體現了大國首都的文化自信”,與古人的美好期盼不謀而合。
正陽門外有并列的三座橋,回想起之前提到過的一座橋——老天橋,再加上后面天安門前的五座金水橋,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非常明顯的中國式審美特點,即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我的朋友從蘇州來北京參觀頤和園,從北門一進去,迎面就是蘇州街,他覺得很奇怪,就問我說:“頤和園不是很大嗎?怎么也是蘇州街,跟蘇州園林差不多啊。”后來我們登上山頂,到了佛香閣,向南望見昆明湖遼闊的水面,朋友才意識到頤和園的恢弘氣勢。中國文化就是藏而不露,無論從頤和園的哪一個門進入,都不可能一下子欣賞到昆明湖水,要的就是曲徑通幽的過程,先看到假山、宮殿,然后突然豁然開朗。再比如說四合院,門雖窄小,但里面的內容豐富多彩,這就是北京文化。
橋的數量和排列順序也很好的體現出了循序漸進的審美特點。一、三、五,在數學里叫奇數,在陰陽里叫陽數;二、四、六、八、十在數學里叫偶數,在陰陽里叫陰數,九座橋全都朝向南方,從一到三再到五,讓人逐漸領略。現如今,曾經的老天橋和前門外并列的三座橋都沒有了,只剩下五座金水橋,因此北京中軸線想要申遺,還有許多整治工作要做。
橋沒有了,還有牌樓。古年間每個城門前都有大石橋(因為正陽門是國門,太過重要,所以有三座大石橋),每個橋前頭都立有一個牌樓,一般城門前的牌樓是三開間的,只有正陽門前面是五開間的,俗稱“五牌樓”。這個牌樓在老北京城非常有名,那時候老北京人常用“你家有錢,有錢能買得起牌樓嗎”來調侃有錢人,其中的“牌樓”指的就是前門大牌樓。仔細觀察老照片中老牌樓的樣式,我們不難發(fā)現,牌樓上面寫著“正陽橋”滿漢文,這是清朝時候留下來的遺跡?,F在牌樓還在,橋還沒有恢復,于是我們預留了一個廣場,要逐漸地將橋恢復。
恢復橋先要恢復橋下的護城河,如此才能再現牌樓與橋與河之間的和諧良好關系。修復一新的牌樓、恢復了的正陽橋以及正陽門箭樓都延續(xù)了民國年間的建筑風格。1915年,為改善內、外城交通,政府委托德國人羅思凱格爾改建正陽門箭樓,添建水泥平座護欄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墻斷面增添西洋圖案花飾。這個小小的改變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風貌,1915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時的世界從古代社會進入到近現代社會,北京結束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也進入了近現代社會。近現代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對現代建筑材料的使用,最突出的有兩個,一個是鋼鐵,一個是水泥。當時,擁有鋼鐵和水泥是國家富裕、強大的象征。比如法國在塞納河邊上修建了埃菲爾鐵塔,鐵塔完全由最好的鋼材建成,顯示著當時法國的富有及國勢的強盛。再比如北京城添建的正陽門箭樓護欄,用了最好的水泥,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堅固無比,標志了北京城的發(fā)展和進步。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