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亮眼 預期上調
這一年來,在全球經濟仍在努力從危機中復蘇的大環(huán)境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表現成為一抹絕對的亮色。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依據。
拉美社注意到,自9月以來,世界銀行、摩根大通銀行、野村證券公司等國際機構紛紛修改了對今年中國經濟的預期報告,認為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應在6.7%至6.8%之間。
根據今年3月發(fā)布的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中國GDP預期增長目標為6.5%左右。為何近來這些國際機構不約而同地選擇看好中國?拉美社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內需強勁和出口復蘇的帶動下,中國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9%,這一數字令人振奮。
在近日報道中,英國路透社同樣羅列了一組中國經濟的亮眼數據:在電子產品和高科技產品銷售強勁的推動下,11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2.3%,這一數據高于此前分析人士5.0%的預測值,為8個月來最快增速。與此同時,大宗商品采購推動了進口增長。根據中國海關總署12月8日的消息,中國11月進口比去年同期增長17.7%,大大高于11.3%的預測值,為9月以來最快增速。
“11月的進口數據顯示,我們可能需要上調對中國經濟的展望。”路透社援引英國牛津經濟咨詢社亞洲經濟部門負責人高路易的觀點如是稱。該社認為,這些數據或將有助于緩解外界對于中國增長放緩的擔憂。
面對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交出的一張張耀眼成績單,外媒不再吝嗇自己的贊美。
“大大超出預期”,對于今年中國經濟的表現,美國財經媒體CNBC日前給予盛贊,指出中國政府正在積極引導經濟向更加可持續(xù)的方向發(fā)展,中國經濟在未來10年內將繼續(xù)穩(wěn)步發(fā)展。
美國《華爾街日報》則從另一個角度肯定了中國經濟最新一年的表現。該報稱,2017年做空中國經濟的投資者代價慘重,苦不堪言。因為,這是與中國經濟向好的大趨勢背道而馳。在臨近年尾之際,對于中國經濟的全年成績單,該報援引經濟學家的分析做出一個頗為樂觀的判斷:全年至少6.5%的增長目標可輕松實現。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