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膩大叔”還沒走遠,“佛系青年”又刷屏了。仿佛一夜之間,“佛系青年”成為了流行詞,霸占朋友圈。那么,何為“佛系青年”?“約車,司機到門口也行,自己走兩步也行;‘雙11’,搶著也行搶不到也行;餓了,有啥吃啥,湊合就行;干活,說我好也行,說不好也行……”總之,就是一種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佛系青年”之所以能夠迅速抓住廣大青年網友的眼球,成為標榜生活狀態(tài)的代名詞,不得不說它確實有其現(xiàn)實語境,引發(fā)了一些網友的思想共鳴。例如:“佛系生活”,面對高漲的房價壓力,可買可不買,不去強求;“佛系追星”,面對愛豆的八卦,不控評、不反黑;“佛系戀愛”,戀愛也好,單身也無所謂,不受外界催促所擾,等等。從上述這些“佛系”搭配中可以感知,“佛系”狀態(tài)似乎還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求內心的一片寧靜。這大概也是“佛系”能夠成為流行的主要原因。
然而,換個角度看看,“佛系”似乎也沒有青年網友期待的那般美好。當“佛系”與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用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笑看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求上進,敷衍了事,那么夢想最終只能變成空想;當“佛系”與學習聯(lián)系在一起,學也行,不學也行,及格也行,不及格也行,那么畢業(yè)最終也只能意味著失業(yè);當“佛系”與減肥聯(lián)系在一起,跑兩圈也行,不跑也行,那么減肥這個“一輩子的事業(yè)”似乎也只會變成“一輩子的遺憾”,等等。諸如這樣的“佛系”,想必也不是青年人所喜愛的或者愿意接受的。
通過上述不同的搭配對比可以看出,“佛系”一詞有其生存的空間,因為其部分代表了心如止水的處事心態(tài),能夠幫助青年直面困境、放棄執(zhí)念,消解內心的糾結和不安,更好地向前走。同時,“佛系”狀態(tài)也有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極易成為部分青年逃避現(xiàn)實的借口、放棄奮斗的說辭,將之奉為行事的準則,在云淡風輕、渾不著意中隨大流、得過且過。而“佛系”在這“好”與“不好”之間,唯一的界限就是“走心”。正如人民日報評論中寫道的那樣,“云淡風輕、渾不著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須守住一條:總得有走心的地方。”
“佛系”詮釋了一種面對逆境的平靜心態(tài),“走心”指明了內心要有信仰和堅持。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以走心為前提,“佛系”才擁有了正確的“打開方式”。喬布斯因為孜孜不倦地追求科技上的創(chuàng)新,從而選擇十幾條同款牛仔褲,不拘小節(jié),才創(chuàng)造了蘋果奇跡;牛頓因為專注于科學實驗而將懷表放在鍋里煮,不理細務,才成為了偉大的科學家;陳景潤因為認真思考數(shù)學問題而撞樹道歉,不顧細謹,才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些有趣而鮮活的事例生動地詮釋了“佛系”可以有,但“走心”更重要。之于青年而言,同樣如此。任何的隨波逐流只會讓青年迷失自我,任何的得過且過也只會讓青年離夢想越來越遠。
只有以走心“打底”,“佛系青年”才能在風輕云淡、渾不著意中,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才能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也才能在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中過上向往的美好生活。所以,若喜歡“佛系”狀態(tài),請做走心的“佛系青年”!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7/1215/978462.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作者單位: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花湖鎮(zhèn)政府)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網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