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個人主觀條件
社會成員的全面而自由發(fā)展也需要社會成員個人的主觀條件,這就是人格完善。
人一生的整個過程包括三個層次:作為人整個生命現(xiàn)實過程的人生,作為個體綜合規(guī)定性的人格,現(xiàn)實化為人格的人性。這是從表層到深層的結構。人格在一定意義就是人的綜合素質,在這種意義上,人性與人格的關系就是稟賦與素質的關系,而人格與人生的關系則是素質與素質發(fā)揮的關系。一個人的素質是一個人在人性稟賦、身體成熟、環(huán)境影響和個人作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達到的人生境界。這標志著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一個人會過怎樣的生活,他的人生達到了什么樣的高度或什么水準。人格是判斷一個人的內在根據,而判斷的標準則是人格對人性開發(fā)的程度,或者說人格實現(xiàn)人性的程度。
人格完善的內涵十分豐富,涉及不同的要素、層次和結構,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格要素是否健康、人格結構是否完整、人格性質是否道德、人格層次高低和人格是否具有鮮明個體特色這些方面的問題。一般來說,人格完善具有人格健全、人格道德、人格高尚、人格個性化四個主要特征。人格完善意味著人性現(xiàn)實化達到了最充分的程度,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一個人人格完善,他就能夠自我實現(xiàn),就具備了幸福生活所需要的充分的主觀條件。因此,一個人要獲得全面而自由發(fā)展,要成為幸福的人,就必須努力追求人格完善,并在生活過程中努力使不斷完善著的人格的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追求人格完善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幸福生活準備主觀條件的過程,就是追求幸福的過程。
需要指出的是,社會成員是否普遍追求人格完善、人格能否盡可能地達到完善,與社會條件直接相關。一個社會的條件有利于其成員全面而自由發(fā)展,具備了以上所說的基本條件,這個社會里的人們就都會注重和追求人格完善;相反,一個社會的條件不利于其成員全面而自由發(fā)展,其成員就不僅不重視人格完善,相反還會出現(xiàn)各種人格問題。同時,人格完善還需要引導和教化,一個社會越是注重引導和教化,人們越有可能重視人格完善。當然,這種引導和教化必須有相應的社會條件與之配套。
(作者:江暢,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