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主要責任人有義務、有職責來保護入園者免遭虐待,免遭侵害。其故意不履行保護責任而放任他人侵害兒童,就可能因其不作為構成犯罪。
近年來,教師體罰、虐待學生,甚至父母虐待、體罰孩子的事件屢見不鮮。如2016年10月份,遼寧省建平縣某幼兒園教師用別針將所在班級6名兒童腳部扎傷,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而在日前攜程虐童案中,園方主要負責人被刑拘,總裁被停職調查的結果,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敲響了警鐘。
對于園方主要負責人被刑拘這件事,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即虐待托教幼兒的主要是保育員等職工,從目前的報道來看,園方主要責任人并沒有直接參與虐待兒童,但這并非其逃避應有責任的借口。園方主要責任人顯然對親子園負有管理義務,對員工負有管理職責。如果有證據(jù)表明其在管理上存在疏忽、懈怠、失職行為,且這是導致虐童事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那么,其就應該承擔相應責任,園方在賠償受害人損失后可以向其追償。
如果有證據(jù)表明園長等主要負責人對保育員、教師虐待兒童現(xiàn)象是明知的,即其知道或應當知道園內存在虐童現(xiàn)象,但卻持放任、縱容甚至默許態(tài)度。要是該虐童現(xiàn)象造成嚴重后果的話,其就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也就是說,園方主要責任人有義務、有職責來保護入園者免遭虐待,免遭侵害。其故意不履行保護責任,而放任他人侵害兒童,就可能因其不作為構成犯罪。
而梳理近年來幼兒園虐待兒童事件,可以看到,園長等主要負責人鮮有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這一方面可能是有些虐待行為確實是教師的個人行為,在短期內發(fā)生,園長等責任人對此根本不知情,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園方本來就管理混亂,如沒有監(jiān)控設備,難以查清虐童行為的持續(xù)時期,難以查清園長是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導致難以追究其責任。
此次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中,園方主要負責人被刑拘,副總裁級別人物被停職調查,警示其他幼兒園等機構的責任人,雖然自己對虐待兒童沒有明確指示或參與,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一旦未盡到管理責任,就可能承擔法律責任,至少應承擔道義責任。
但應強調,嚴懲虐童行為及失職行為的最終目的是撫慰受害者,形成不敢虐童的威懾。從根本上講,還應更新理念,健全保護機制和管理措施。如務必大力推廣普及“禁止體罰”“體罰有錯”的教育理念,使之深入人心。將性格、心理評估作為教師特別是幼師、保育員從業(yè)的前置門檻,將那些不適合的從業(yè)者拒之門外。在幼兒園等機構設置無死角的監(jiān)控設備,讓管理者及家長可以實時查看孩子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形成對幼兒的全方位保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