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標準單院落四合院平面圖。
圖為四合院內部實景圖。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在談到建筑的時候,習總書記指出:“我們對待建筑的新風格、新樣式要包容,但是絕不能搞那些奇奇怪怪的建筑?,F在,一些地方不重視城市特色風貌塑造,很多建設行為表現出對歷史文化的無知和輕蔑,做了不少割斷歷史文脈的蠢事。我們應該注意吸收傳統(tǒng)建筑的語言,讓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建筑個性,讓中國建筑長一張‘中國臉’。”
珍視歷史文脈、重視城市個性、弘揚中國風格,習總書記為我國建筑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為此,“觀天下”欄目圍繞中國建筑進行策劃,聚焦具有典型中國風格的優(yōu)秀建筑作品,深刻剖析歷史文脈與地域特色對于成就經典建筑的重要意義。
——編 者
四合院是我國一種傳統(tǒng)合院式建筑,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將庭院合圍在中間。中國各地均有此類建筑類型,但以北京四合院最為典型。簡單的四合院為單進院落,復雜的四合院可以有多進院落。庭院深深深幾許,四合院圍合、幽深的空間里,蘊藏著中國人的審美趣味與家常倫理。
淵 源
老北京人把四合院叫作“四合房”,顧名思義,就是“四面都用房子圍合起來”的住宅。其實,中國傳統(tǒng)住宅有很多都采用圍合的院落形式,統(tǒng)稱為“合院住宅”。
合院住宅有很早的歷史淵源。陜西岐山鳳雛村有一片西周早期留下的住宅遺址,由兩進院落組成,有中軸線,分前后兩個院子,四面有廂房與回廊。成都出土的東漢畫像磚揭示當時合院住宅內的生活圖景,往往一戶人家擁有多個院子,環(huán)以圍廊和院墻。魏晉南北朝以后,合院住宅已經成為中國主流的住宅形式。隋唐五代時期則更加豐富,敦煌壁畫中有很多內容表現深宅大院中的絢麗生活。宋代的《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等巨幅畫卷中,也繪有城市和鄉(xiāng)村中的合院住宅形象。明清以來,傳統(tǒng)的合院住宅趨于高度成熟,并且在不同的地區(qū)形成特色鮮明的地域風格。除了北京四合院之外,東北、山西、寧夏等北方地區(qū)都有大同小異的四合院出現,南方的合院住宅形式就更豐富了——江浙地區(qū)的“四水歸堂”、徽州地區(qū)的馬頭墻民居、廣東地區(qū)的“廣廈連屋”、云南地區(qū)的“一顆印”等等,蔚為大觀。
相比別的住宅,合院住宅具有天然優(yōu)勢,四周閉合,內含露天庭院,有利于排水和收集雨水,更可以引入各種植物,形成濕潤而充滿綠意的小環(huán)境,最適合人們居住生活。
住宅的模樣,也暗合了居住者的文化心態(tài)。中國的封建社會長達2000多年,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的行為規(guī)范和倫理秩序,而合院住宅防衛(wèi)嚴密、內向穩(wěn)定、秩序井然的特點正與這套規(guī)范高度吻合,因此也不斷得到強化,從而形成了獨特的中國式合院住宅系統(tǒng)。北京四合院正是這個系統(tǒng)中最完備的一種類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